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现状与改进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段争陇
摘 要: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仅便捷了通讯,也加快了科技社会的步伐。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我们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结合新课改理念,解决传统模式下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不断改革和创新,强调高中生主体学习地位,以培养大家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实现信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改革创新;信息技術;自主能力
信息技术不仅承担着高中会考的任务,同时对中小学学习领域的承前启后完善不足,实现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研究人才的基础储备,也是高中生自我发展的必备技能。我们在高中阶段深入普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有利于提升大家的综合素养以及社会化能力。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应当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提升高中生实践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旨。但由于高考应试的大背景,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度一直不高,不仅课时缩减,同时也常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本文通过对当下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一些改进的方式与策略。
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 学科边缘化
多年来我们一直受到应试教学理念影响,大家都会有主科副科的片面思想,而我们的信息课程更是被列为副科当中的副科,属于最不被重视的存在。从学校角度来说,设置课程量少,从老师学生角度来说,更注重应试学科,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可谓是水深火热。
(二) 模式单一枯燥
由于许多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重视,教学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要求照本宣科,再加上课时缩减,只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堆积式灌输,教案、多媒体、新方法也都懒得尝试。无法满足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致使高中生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再加之信息技术课程考核不够严谨,许多老师与学生都存在一定侥幸与惰性心理。最终导致低效与无效的教学状态。
(三) 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缺乏
信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中生对这一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我们的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输,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硬件设备与课时缩减的客观因素,许多任课老师本身也存在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初衷,更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 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改进策略
新课改理念的出现,可谓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应当把握这样不可多得的机会,调整教学理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价值。
(一) 信息意识的培养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
信息技术本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我们应当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意识,让大家感知信息技术的实践价值与意义体现,才能激发大家学习信息课程的有效动力。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人们为何要考驾照开汽车?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出行提升速度,遮风挡雨,提高我们日常的生活效率,所以大家在意识到汽车的价值后,才会下决心去考驾照。同理,我们的信息技术也应当从意识培养,让大家感知其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价值,认识到学习它是有用的。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够在过程中证明其在生活中的学习必要性。
当然,我们还应当为高中生创设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学习环境。网络存在多面性,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网站的信息误导影响学生,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大家的兴趣产生,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大家对信息的正确提取,强调进行健康网络资源的浏览方式。作为信息技术的初步兴趣培养,我们应当不急于灌输理论,可以从简单的打字、小游戏、编写程序来培养大家学习兴趣,也可以带领大家进行参观与考察,让大家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普及与必备技能的重要价值,开阔大家视野于认知,真正从源头激活大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片面解读的改观。
(二) 综合素养培育以人为本课堂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注重对高中生个人能力素养的培育,我们应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意识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打破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角色转变,充分体现高中生主体学习地位,让教学过程更具备人性化与民主化,通过多沟通交流来获取大家的需求与想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以及个性与心理,通过综合分析,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科学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确保高中生能够在未来发展生活工作中,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自主学习思考,能够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迹。
(三) 拓宽学习环境,扎实理论基础
依旧以开车为例子,当我们意识到开车的价值与必要性时,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在我们没有掌握基础操作能力时就先去开车,势必会对自我以及他人带来损伤与危险,因此,我们应当从专业的理论入手,就如同考驾照要先考理论是一个道理,掌握其大致的构造,运行原理,然后才去实践。再次回归主题,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只有让大家明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运行平台、运行机理,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新课改理念下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我们并不能盲目,要先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步开展实践。
1. 保证学习进度的连续性
由于各个学校采用的教案不同,尤其是中小学实行改革,导致高中时大家的基础能力水平不同,传统模式下一刀切明显无法满足所有高中生的特点与需求,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丧失兴趣。所以说,我们应当在对大家有全面性了解后,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分层教学法,实现最优教学模式,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困难,甚至是很好地体现出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课件设计,分层施教。
2. 自主探究能力从空间时间的给予来实现
传统模式下大多采用满堂灌,高中生少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只能被动接受思维受限,而课后大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与其他学科没有区别,试想在高中这样紧张学科繁多的情况下,会有几个高中生会将重心放在副课中的副科上。所以说,我们课堂上应当进行巧妙设计,精讲重点,也可以采用微课模式,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实现课前碎片化抽空预习,课堂上难点攻克,少讲多练,让大家在课堂上多多发挥,最好做到当堂知识课上消化,不留作业,减轻高中生学习负担,给高中生留下一个爱学信息技术课的理由。 3. 评价体系要科学健全
应试教学下,我们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一次考试定优劣。其实这样的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与不合理,评价了认知学习的一部分终结性结果,却没有对大家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和主动性,进行有效评价,这不僅仅是对高中生学习热情的打击,同时也抹杀了老师的创造性,更是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我们不难在评价中发现,终结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最终成绩是能够判断大家一段时期的学习成果,但却无法甄别大家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与问题,用一个分值来锁定学生,没有起到交流、反馈、促进的作用,根本不利于后期的连续性教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传统考试评价的基础上,融入过程评价模式,让教学评价更具备全面性与科学性,要让评价结论具有价值与意义,能够对高中生后续学习发展有帮助与提升。
(四) 学科态度的树立
信息技术学科不仅需要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同时信息道德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包含心理、网络、网络大致等多种道德健康教育。网络本来是一复杂综合的大染缸,好与坏掺杂其中,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怎样有效甄别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信息垃圾,以及对一些网络犯罪、计算机病毒等诸多网络问题,我们都应当有一个全面配套的教学理念传输,进行有效的信息道德养成。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进行目的明确的道德信息渗透,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解读网络犯罪的危害,让大家能够防患于未然,在抵制不良信息的同时也要自律自强,同时强化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等方面的相关教育,尤其是对高中生鉴别能力的专项技能培养,确保大家能够在看的清好坏、分的清对错、辨的清黑白,健康使用网络,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在从我做起的同时,将这些理念分享给周边群体。
(五) 我们的自我能力提升
要想实现新课改理念的融入,我们不仅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与方法,同时还应当快速提升自我任教能力,只有作为师者的我们具备高超的知识、道德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应当抓住一切闲暇之余,进行自我提升,也可以通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培训与讲座,充实自我素养,尤其是作为信息化极速发展的配套课程,我们更应当不断更新最新鲜的知识,确保我们的教学能够与时代匹配,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吸收新的方法,自我反思,优化教学策略,创设对方当下高中生学情的教学模式。
三、 对新课程学习方法分析
其一,在新课程中,我们发现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外,更注重社交实践应用操作部分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也应当融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点与面。
举例:“多媒体信息编码”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大家掌握与了解基础的存储空间计算法以及音视频数字化原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多媒体信息编码的实际例子,以及其在一些社会工作当中的应用,来让大家意识到其价值,比如:电视台的一些幕后工作,一些视频剪辑工作,乃至是大家感兴趣的手游幕后设计团队,都离不开这些知识点,由此来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要让大家意识到,在未来工作发展中,这些知识的价值体现。当大家对这些基础部分有了一定了解,也有了兴趣与主动性时,我们再引入网页制作的学习,深入信息技术,让大家发挥想象力,给予大家一部分自主实践制作的机会与时间,充分体现自身个性与风格,最后,我们进行总结与评价,指出不足,鼓励创新。
其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我们在精讲理论部分采用一系列辅助手段后,就可以大量缩减基础知识的课时,如此一来,就能够留出更多时间进行理论与上机操作的实践机会,更好地巩固知识同时掌握专业技能。
大家在学习office操作难度的同时,还要掌握编码语言初级知识,所以说理论与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理论基础要扎实,实践操作是必须。举例:程序编写、自动批处理问价及写命令等内容练习,我们就可以缩短练习时间,给大家讲解一些注重问题,让大家多多自主实践应用,最终解决问题掌握技能。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我们也应当尽可能地为大家争取与创设更多上机实践的机会,只有尽可能多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熟能创新的教学突破,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发展与革新。
参考文献:
[1]朱锋.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J].中学时代,2014(6).
[2]文小春.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生十六七,2017(8).
作者简介:
段争陇,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陇西县文峰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8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