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学生身心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范雄
摘 要:初中阶段属于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处于青春发展期,由于这一时期学生身心存在急剧变化,可能会有众多的不稳定性。由此能够看出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危险期,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引起教师以及家长的广泛重视。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初中学生的身心發展特点,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于一体的教育观念,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家庭教育;发展对策
一、 引言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骤变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初一、初二学生极为明显,所以人们也十分关注初中阶段的学生。近几年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各类表现,例如盲目追求自由平等、盲目跟风攀比、叛逆、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暴躁、情绪两极化严重、凭感情形式等众多特点。但是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尝试,并且追求独立自主,这些特点表明初中阶段学生属于成长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关键时期。
二、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为十三四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一时期是学生生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女生体重与胸围朝着女性体型不断发展,男生的体型也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时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泌尿与神经系统逐步完善,内脏机能进一步增强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由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有巨大的变化,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该时期是学生由少年转向为青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情感情绪极容易暴躁,情绪出现两极波动情况,容易出现凭感情做事。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好奇心较强,具有较强的成人感与独立意向、学生的独立以及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爱慕心理逐步增强,但是认知能力明显落后于行动能力和独立意向,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对于性知识存在一定的心理焦虑与矛盾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这一阶段学生对女性知识可谓是一知半解,心理萌发着从未有过的新感受与新体验,出现神秘的精神骚动写生,感觉好奇又迷茫,并且害怕,不敢与对方接近。初中学生对于异性同伴在什么场合下能够待在一起的允许程度十分敏感,虽然表面上不互相接近,处于互相排斥状态,但是由于对于异性有渴望和好奇心理,但是内心却有强烈追求心理,所以存在一定的心理矛盾。根据相关普查资料显示,由于中学生存在焦虑和抑郁、恐惧与敌对等不同问题,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学分存在分化情况,并且恐惧感以及焦虑、敌对抑郁感也逐步增高,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学生处于心理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应当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2.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后,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过渡之后,能够逐步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没有较大的高考压力,已经步入了青春叛逆时期。这部分学生性格叛逆,不信任父母,容易受到朋友的影响,所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对于外面世界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会逐步探索未知领域。根据当前流行的主流文化,学生可能会存在早恋或者是情感困惑,学生在类似尝试中能够获得肯定:认为我已经独立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逐步成熟,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变化,但是分析心理成熟发展情况明显落后于身体发育,所以学生的成人感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使学生心中得到真正满足,学生会采用两种方法,第1种方法是获取同伴的认可,第2种则是追求流行文化。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中,第1种方式叫不成熟,属于较小的团体,第2种方式学生的身心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干扰,所以存在着简单的模仿跟风、容易存在盲目讲个性,讲求兄弟义气等不良习惯。学校与家庭属于主流文化,代表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崇尚绝对自由独立的内心世界是相反的,所以学生会存在反感与敌对、叛逆与偏激等各项心理状态与敌对行为与父母亲的代沟也逐步形成。
三、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对策
由于存在以上种种原因,当前大部分家长逐步认识到孩子青春期发展的各项身心特点,但是却难以有效掌握家庭教育方法。由于大部分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家长关注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但是却十分地宠爱溺爱孩子,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苏醒,会向家长发布权威挑战时家长会不知所措。所以笔者从以下几种措施中处理与孩子间的紧张尴尬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一) 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家长应当尊重孩子,能够将孩子作为成年人进行对待,将选择权与言论权、决策权交给孩子,对于家庭中的部分重要事情,应当要求孩子参与决策与讨论之中。至于孩子存在的闪光点以及优点或者是取得的成绩,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在孩子面对挫折以及困难时,应当进行鼓励和支持,少一点批评。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了解并接触社会,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脱离低俗趣味,培养孩子的高雅情趣。在此过程中应当培养孩子的坚定意志以及竞争精神,鼓励孩子与其他同伴进行交往和交流,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以及挫折的伤心,从而逐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也能在挫折与困难中不断地成长,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 扭转固定思维模式,避免出现两个极端
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中,必须要扭转固定的教育思维模式,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存在保守观念以及保守思想的家长可以保留看法,但是切记不要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孩子的意见。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地纵容,或者是一味地压制,否则两者都难以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必须要遵守道德原则,能够掌握孩子的未来发展尺度,防止孩子在青春期发展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家长应当多赞美孩子,少批评孩子,但是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容不得别人几句批评自律,行为极为迟缓,自律水平较低。从这一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并未正确认识到批评教育的重要作用,存在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虽然批评属于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常用方法,但是家长必须要明辨是非,批评属于说理过程,批评孩子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危害和原因,从而及时地纠正错误,改正错误,明辨是非。家长也应当正确认识到激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的家长盲目地认为如果批评过少过多可能会导致孩子存在心理压抑,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消极态度,但是事实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家长必须要认真地应用批评与表扬措施,能够将消极因素逐步转化为积极因素,鼓励孩子反省言行,分析存在错误问题的原因,能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能够朝着未来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发展,有助于激发孩子拼搏进取的精神。 (三)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孩子的朋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新时期家長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观念,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采取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此过程中必须要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否则孩子会在遇到问题时,即便是难以解决,也不敢在大人面前敞开心扉,导致父母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逐步拉大,心理代沟也逐步增加。所以家长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能够认识到孩子的人格独立以及自尊,能够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解决原因和方法,不要大发脾气或者是粗暴训斥,否则孩子便会消极地接受各项教训,以后并不在父母面前袒露心扉。
家长属于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应当正确认识到教育对象是学生应当发挥家长的引导以及监督作用,在此过程中家长必须要增强自律意识,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言语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取得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家庭之中,家长必须要严格地遵守道德原则,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此过程中,应当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对于孩子存在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应当静下心来问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见,意见的内容是什么?能够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切记要以身作则,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或者是更加强烈的叛逆。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善,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缺乏明辨是非与自制能力,也可能会出现交友不慎或者是行为过失等情况,如果家长过于维护自身权威,缺乏对于孩子的思想情况以及行为表现的理解和控制,此种不协调式的家庭教育模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基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学生的自尊心与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家长应当与孩子保持平等民主的交流原则,能够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状况。并且鼓励孩子对于学校以及家庭中发生的各项事情,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父母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方式,能够对孩子的思想与言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孩子出现难以解决或者是过失行为时,必须要耐心地帮助孩子进行原因分析,鼓励孩子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进行鼓励与说教,并且要倾听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甚至是批评,能够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对孩子的批评意见进行纠错和反省,能够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值得信赖的,并且可亲可敬的。
四、 结束语
家庭与学校、社会必须要正确认识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的各项问题,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投入较多的关注。如果只意识到初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性是远远不足的,必须要采取切实可操作的措施帮助学生度过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天德.当前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7(5):11-14.
[2]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6):87-93.
[3]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素质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7(5):71-72.
作者简介:
范雄,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8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