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四、六级学习的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移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其产物,不断地渗透到学习领域。这种学习形式在促进英语学习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同步、实时互动的交流平台,能够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大学英语四、六级;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一、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的英语四、六级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四、六级学习模式的区别
据走访和电话调查,除部分院校的英语专业设置相应的考级培训课,其他专业的公共课程、通识课程没有专门的四、六级考级培训课程。教师只能在选取教材和教辅资料上下点功夫,在课堂上穿插培训。而微信公众平台不受教材、学时、教学计划的限制,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并同时能在线上得到老师的辅导。
二、微信公眾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习模式的优势
(一)有助于减少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焦虑感
微信公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的理想平台,它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形式能够让学生课后自主结合学习群体,形成在线学习社区,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自由发表意见或观点。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创造了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
(二)实现教学资源和学习形式的多元化
微信公众平台的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学生课后备考不仅有题海战术的方式,他们还可以利用平台拓展知识,了解英美文化,加强技能训练。平台上除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也包含其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知识类散文、英语小说选段;英美文化的杂文论坛,英语剧视频选段等。
三、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习的模式的实施
笔者所在的职业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师团队专门进行了此项目的研究和实践。经讨论,项目组十位教师就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写作五个板块内容进行分工合作,轮流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四、六级的学习资料,每天更新学习内容。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较好的体现微信公众平台对英语四、六级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能最大程度最有效地集中精力思考其中一个板块的内容,效能高。
采用上述就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写作分板块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训练模式,教师不仅可以选取自己较为擅长的领域来对学生进行线上培训,而且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某个板块的学习资源进行选取和研究。这样分模块进行,有针对性、事半功倍。
(二)教师发布的内容形式多样并保证足够英语输入,检测性强。
为保证足够的英语输入,教师在轮流选取五项技能中的任何技能的教学资源,均可通过不同的多媒体形式展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学习和交流,但是不管教师发布的内容是什么,都兼具相应的习题或检测学习的途径。不管采用哪种教学资源,训练的技能是哪一项,教师旨在给予学生思考的余地并采取检测的手段,否则就与市面上其他的公众号无异,甚至不如其他的公众号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三)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并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英语四、六级的学习,见效快。
手机是每个人的必备贴身物品,利用手机的可移动性,一机在手易操作,不限时间,地点,方便快捷。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登陆公众号完成学习,并可以和老师互动,必要时给老师提问,这样的学习方法见效较快。
(四)师生在平台所提供的丰富的二语习得环境中交流,氛围好。
所有在平台上学习的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问题和疑虑均可通过平台留言,不受人员的限制;其次,非真实面对面的交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学生敢于畅所欲言,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学生不断地接收输入,参加反馈,并产生输出。教师阅读屏幕信息并即时予以适当回应。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就语言形式,而且在交流意图上做出选择,从而提高和加强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语言技能水平和思维能力。
四、结语
微信公众平台渗透到学习领域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作为一种多媒体手段,我们不可否认它能够给学习带来便捷性和实效性,如何做到既能利用这种便捷实效的手段,又能为自身的教学需要量身定做,体现自己的特色,区别于网络上其他的语言学习公众号是我们要琢磨、研究和实施的问题。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出发、分析了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并总结出具体的实施方式,旨在更好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什么是微信公众平台[OL],时间财富680.com,2019(08).
[2]邓彩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四六级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C],2016(05).
[3]闻晔芃,吕英娜,微信公众号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6(75).
[4]程亚玲,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四六级学习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2017(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4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