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诗画融合 相得益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碧云

   摘 要:STEAM课程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新思考。小学语文课堂应打破学科界限,以语文学科为中心,融合各学科知识,设计和组织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课堂;融合;语文
   近年来,一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课程STEAM在我们的小学课堂悄然兴起。它作为一项跨学科的教学,引发了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全新的思考,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打破学科界限,以语文学科为中心,融合各学科知识,设计和组织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呢?下面我将以《灵动的色彩》这一诗画融合课为案例,浅谈对跨学科融合教学初步的思考与实践。
   一、融合内容,让课堂有声有色
   跨学科教学又被称作学科交叉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与语文学科有交叉内容可以是什么?也就是思考融什么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很容易缺失了对生活中美的欣赏。诗与画的学习同样对学生审美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诗画入手我们找到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湘教版美术《水墨诗心》这两课,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诗人用“绿”和“红”的色彩,来表现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与湘教版美术《水墨诗心》通过水墨表现诗意,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有着内容上的高度一致。我们让这两个节课完美相遇,将语文与美术进行跨学科创新融合,从而诞生诗画融合课例《灵动的色彩》一课。
   这节课老师带领孩子感受诗词之美、绘画之美,通过直面诗与画的相互交融,让“多元化”艺术内容和谐共生,让内敛静好的东方审美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课堂上不仅丰富学习内容,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美的过程,还让诗变得灵动,让画有了诗味。
   二、融合智趣,让课堂有滋有味
   语文是智趣双修的学科。自古诗画同源,诗与画的结合就是智与美的高度统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节课我们紧扣“荷花”这一重要元素。让诗画交融,诗画相映成趣。
   课堂上教师先通过学习诗人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学习诗句的韵味十足与意境广阔带给人以无尽的喜悦与想象。再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孩子们,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色彩,如果把它画下来,你会突出什么呢?你会怎么画荷叶,怎么画荷花?让学生交流讨论,达成这样的思考与认知:我们可以通过色彩来表现画面;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构图;可以通过深浅变化突出主体;还可以通过留白表现意境。最后老师还让孩子们欣赏名家张大千与本土画家何农荷花图。通过比较异同了解:同样是描绘荷花,色彩可以不一样,构图取景可以不同,表现形式可以不同(工笔画,写意画)情感也可以不相同,这也是我们中国画意蕴之美。
   三、融合学法,让课堂有悟有得
   “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研究、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学生通过言语活动,创造性使用语言,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积累文化的过程。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关键内容,其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指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让课堂最具语文味的。
   语文课上语言的构建与运用的双向互动的,是学生不断地修正、完善语言,构建语言的过程。这节课老师设计这些问题:从诗题当中读懂了什么?古诗应该怎么读?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你的画面中有什么?你可能还听到了什么?哪句诗深深打动了你?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训练,多方向的语言表达,在学生已有的新旧知识之间碰撞,用创造性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丰富多彩的荷塘,描绘诗中色彩的美,把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中心。同时告诉学生读诗跟赏画一样,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有时还可以用耳朵来听,甚至可以用心去感受,在训练表达中进行学法迁移。
   四、融合文化,让课堂有花有果
   我国文学泰斗刘国正先生认为:“文”和“道”可以兼顾,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
   这节课老师将文道统一进行了很好的融合。首先老师通过课前交流说文化,谈西湖,告诉孩子们西湖是一道风景,西湖是一个故事,西湖更是一种文化。接着让学生欣赏一组画家笔下西湖水墨画,感悟到西湖的美是有文化有历史的。再接着以画引诗,以诗探究诗的文化。告诉孩子同样写绿,不同诗人笔下的绿又是形态各异的: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绿”绿得清澈透明;贺知章笔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单一、整齐的绿;而韩愈的诗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中无绿,读着却是满眼绿意。问孩子们同样是红,这样的红和别处的红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吟诵带有“红”与“绿”的诗句中,体悟了诗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后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走进诗与画的艺术殿堂,领略诗与画结合的特有的艺术文化魅力,并引用明代大才子徐渭的诗句“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让课堂焕发文化的流光溢彩。
   总之,这节课教师通过诗与画这两种艺术文化的融合,让诗有画面,有意境,有历史,有趣味。孩子感受到诗词之美、绘画之美,让静止的画面活跃充实,讓诗有了想象的依托。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聚焦创新与融合,通过跨学科教学,地方资源的整合,媒体技术的融合,促进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余婷婷.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跨学科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赵斐,陈为铎.新课程下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途径探讨:以生物和地理学科为例[J].学周刊,2013.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