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今,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给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學生可以掌握更多道德知识,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讲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达成措施
教育行业的进步促使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道德修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不应仅仅重视教材知识的传述,还需要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之后的成长与发展莫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一、促进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小学语文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足够的语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莫定基础,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语文教材内容能够深切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在语文知识掌握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让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出语文教人育人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静夜思》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讲解诗句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句进行大体的翻译。在学生基本掌握《静夜思》这首古诗的含义后,教师便可以讲述出每一句诗的内涵,比如,在讲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教师可以首先讲解明月在古诗文中常见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整篇诗,感受作者深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解古诗后,可以让学生开始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想家故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扮演引导者的身份,传授给学生一些缓解思乡之情的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提高其道德修养。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
环境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在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团结合作、友好互助的优良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加强交流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根据教材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在虚拟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学习质量,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时,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在超市当中买一些杨桃,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买来的杨桃的形状和颜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杨桃形状和颜色进行绘画,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旁进行引导.当学生出现绘画错误的时候及时进行提醒.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并全面地了解关于杨桃的资料与知识,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课下搜索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搜索关于杨桃的相关信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集中课上注意力,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打造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用语言不能完全的讲述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性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情感引导,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性格,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站在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将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征,有些学生喜欢观看视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鲁滨逊漂流记》的影片,了解教材知识,还有个别学生喜欢阅读书本,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了解主人公鲁滨逊的勇敢、友善和勤劳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鲁滨逊身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其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结束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其情感表达和正确三观的形成,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美凤.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20)
[2]刘跃.小学语文阅读中文体淡化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课外语文,2018(i8)
[3]唐素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新课程(中),2018(5)
在心理学的理论中,情感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情感目标被分解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情感是个体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主要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情感影响态度,态度引发相应情感。通常情况下,如果将某特定对象与某种感觉形成稳定联结后,就会形成对该事物相对稳定的态度。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因素构成,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