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盏思想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并在人们不断整合和重塑自身价值观的过程中,给予人们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思想启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基本道德法则的精要概括,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国现当代文学体现了文学的包容性、多样性和时代性,一些优秀文学作品更是为现代精神文明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在现当代文学中积极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感悟中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精髓和道德营养,有助于学生实现文学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双重提升,并让文学教学的积极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文学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带领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积极解读和深入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有利于学生获得思想净化和精神陶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更加完整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学生把握好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尺度,让学生在坚守法治规则的基础上充分展现道德的光辉与力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体现出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要求往往不谋而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中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领,从而将学生真正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也导致一些人在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逐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使得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偏移和转向。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与文明建设应当齐头并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的宣传与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有利条件。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将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民族情感。毫无疑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形式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载体,能够让无形的价值观念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人们所感知和触碰,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就内容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包含着极其深广的精神文化内涵,一些优秀文学作品更是充分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能够让读者感受到道德的伟大力量。虽然在不同创作动机和背景下诞生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和形式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但是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能够发现,现当代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共性,即都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筛选、过滤的基础上将优秀文学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联系起来,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得以真正体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1.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文学教学时教师应当遵守和坚持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文学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下进行解读,尊重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在不违背历史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将作品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联结,而不能凭借主观臆想对文学作品的意义进行猜解、忽略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如对于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一类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等进行充分了解,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并让学生从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表达理解中进一步加深对于作品历史内涵的感悟,进而让学生明白鲁迅作品所表达的对于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批判以及对于自由、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的期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时应当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适当筛选,尽量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紧密联系的文学作品,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价值性。如教师可以以鲁迅、沈从文、赵树理、刘震云、余秋雨、余华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这类作品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涵等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更加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进一步完善。
   3.美学原则
   美学原则是指教师在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充沛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能够接受具有不同内容形式、思想情感、艺术特色、文学个性的文学作品,并能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进行感悟和品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如在学习郭沫若的《女神》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所具有的独特表达形式中感悟作者在艺术世界中进行积极革新的精神,而在学习老舍的《茶馆》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在充分品味话剧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正面引导, 积极倡导
   想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还需要教师承担起相应的教学职责,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学作品阅读与赏析方法,并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积极挖掘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念内涵,使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柳青的《创业史》以及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跳脱出自我的狭隘圈子,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激励学生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而莫言的《红高粱》等作品描写了涌动着的勃勃生机的乡间生活,有利于学生窥探到乡土文明的底色,充盈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获得对于人和人性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侧面激发, 积极规劝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具有多种表达形式,一些文学作品通过正面叙述方式表达了丰富的个人情感,而一些作品则从侧面烘托,甚至通过“以丑写美”的方式对作品主旨进行了表达,往往具有更强的深刻性。如余华的《兄弟》、王朔的《动物凶猛》、苏童的《妻妾成群》、贾平凹的《废都》、莫言的《酒国》、阎连科的《风雅颂》以及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等,都具有这样的写作特色。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这类文学作品时应当对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避免学生对作品进行片面化解读,只看到作品内容所呈现出的残忍、无情、暴虐、冷酷等负面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健康,导致学生对于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出现偏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希望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描述所传达出的真正情感内涵,使学生在对此类文学作品的解读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让学生对生活产生更加丰富的见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3.细致甄别, 坚定立场
   小说是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形式,但小说大多是基于一系列的矛盾开展的。小说创作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一些小说的内容在故事背景、人物刻画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无法理解作品主旨而出现迷茫与困惑。且小说的复杂性通常是由人性的复杂体现出来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也是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这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受到小说中负面内容的影响,从而危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因此,在进行现当代文学教学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坚定自己的阅读立场,引导学生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文学作品价值与意义的标杆,对文学作品内容进行仔细甄别,选择作品内容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并充分汲取这部分内容的文化营养。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辩证的思维和态度对待文学作品中的“负面内容”,并对其进行积极转化,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如在对余华的《活着》进行作品赏析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对主人公形象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与意义,从中体会到苦难的意义和坚韧的力量,从而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结  语
   总之,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体现了文学作品教学的内涵要求,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有利途径,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在坚持历史原则、价值原则和美学原则的教学原则基础上,通过正面引导、侧面激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进行文学作品解讀的过程中积极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一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关系》,《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5期,第48-52、89页。
   [2]董颖:《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22卷第3期,第202-204页。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