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人说,一个完美的幼儿园一定源自一个不甘平庸的梦想,一颗心怀美好的灵魂,一个充满智慧的团队,一群执着追梦的幼教人。积极构建完美的幼儿园,让日常工作幸福起来,是幼教人一直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让日常工作幸福起来,我想与同仁们分享一下自己的认识。
  故事教学是语言领域重要的教学方式,提问则是故事教学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对此,教师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问题设计能力
  1.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执教能力
  这是教师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还要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加里·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说:“有效的问题是学生能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他认为,任何一种提问方式,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就被看作是问题,如果某种回应或回答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因此,有效提问就是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对提问及时做出反思与回应的教学过程。
  2.提问要根据具体教学活动需要而设计
  每一个教学活动设计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初,教师就要明确某一具体问题是根据活动目标与任务的设问,而非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随机性提问。换言之,这里的设问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并能引发思考或引起共鸣、联想、想象的问题。而且,所设计的问题要指向幼儿探索、思考与体验,有利于引发幼儿的表达、表现与创造。
  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提问策略
  1.提问应由单一向双向、多样互动转变
  首先,提问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教师提问往往会基于故事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有效学习来提出;幼儿的问题通常会基于自己的兴趣、对故事的理解等出发。幼儿的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提问更加聚焦、更具趣味性和针对性,与幼儿的兴趣、动机、需求的契合度更高。因此,双向有效互动可以使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入,语言学习更加有效。
  其次是多样性。就幼儿园故事教学而言,可以理解为同一问题多种问法、同一答案多种表述或说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对同一答案的问题作多种语言描述,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示范。如教师比较熟悉的故事《熊猫百货商店》,就可以将“故事里有谁”这样的问题转变为“听了这个故事,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谁”“都有谁来过商店”等。同时,启发幼儿对同一问题作多种表述或回答,这样既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又可以使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也会丰富幼儿的词汇,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提问应由程序化向启发式转变
  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启发式提问可以在这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教师所提问题应具有联想性或领悟性,即指点、阐明或引导幼儿的想法或思维;二是提问语要生动形象、自然有趣,能够激励或激发幼儿的联想或想象。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易受情绪、情感的影响,教师若将所提问题设置在某种情景或氛围中,可以有效开阔幼儿的思维与思路,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问题的套路化或程序化。例如:在故事《你喜欢谁》中,就可以将“小黑猫出门时是怎样做的?小黑猫问路时又是怎样做的”转变为“小黑猫为什么不好意思了?小朋友们该怎样帮助它”。
  3.提问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答案或现成的答案,也不受故事情节和故事语言的限制,开放式提问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幼儿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尤其是幼儿需要整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并结合具体问题予以综合分析,这就有效锻炼并发展了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开放式提问还会使幼儿“设身处地”地置身于故事角色之中,并体验角色的感受或境况,与故事中的角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其回答也更具创造性。引导幼儿进行仿编、扩编、改编、续编或创编故事,使幼儿在“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氛围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进而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换言之,就是让幼儿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規律,去判断、推理和想象,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促进幼儿连贯表述事件、事物。
  总之,有效提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故事教学和阅读环境,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深刻理解故事或儿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就会使故事教学不断迈上新台阶,就能不断丰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全面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4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