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走班模式+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背景及问题
   (一)背景
   本文是基于2016年开始全国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实行全国统考(以下简称国考)的背景下,我校进行整体课程改革,针对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走班教学探索,在16级第四学期开展了美术学科门类平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下简称美术走班),也是第一次美术走班模式教学实践行动研究,在一学期的实践、调查、总结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美术学科分门类走班课程改革及教学研究着力于课内教师引导学生纵向提高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深度,课外形成生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学习,使有限的课程有效深入学习的同时,又能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新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多样生动的学科学习环境中拓宽视野,提升学科素养,适应时代对幼师生美术能力的要求,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学科统整思维能力,希望学生通过美术走班新的学习模式,能运用从平面到立体、从绘画到手工等各种美术表现形式整合学科各门类,综合运用到未来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并以此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二)问题
   从16级美术走班实践的期末学习评价、全年级分班座谈、个别访谈及调查问卷显示,走班模式的确调动了学生主动选课学习的积极性,对美术学科某门类的学习也比较深入,学生课后也积极向同班不同学科门类的同学了解其他学习内容,形成课内课外丰富多样的学习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及积极性。但因美术走班是以“分”为基础,是把美术学科各门类结合学前教育职业特点进行细分课程开课,目前分为“绘画基础、工笔国画、设计基础、综合材料创作、儿童美术、女红、陶艺、书法”八个独立的课程,学生在自己报读的课程外,所习得的知识呈现碎片化,课程之间缺少能联系起来的纽带,没法达到预期的学科统整运用的职业能力。所以在原来的实施方案基础上,需要基于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新的一轮美术走班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要求课程改革要紧扣职业需求及学生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学科素养。
  另外,对2016年开始的全国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美术类题目内容的分析发现,考题对学生美术学科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对美术学科专业素养、学科运用能力、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再具体到幼儿园的美术职业能力要求方面,要求幼师生要具有美术基本功及素养,并能围绕艺术、语言、科学、社会、健康五大领域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并围绕主题配合其他领域开展教育活动及进行环境布置。对学生的学科统整及运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目前学生缺乏的学科统整思维及职业运用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美术走班+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及实施策略
  (一)设计项目主题,选择情景锚点,是项目化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
   基于以上问题,经过“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下的走班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组讨论分析,综合学生座谈提出的建议,课题组认为学生在整个学期的美术走班学习過程中,所有美术门类的课程需要一个统一的主题内容去共同构建真实的学习结果,作为实例提升学生的统整思维及职业运用能力。结合项目化学习设计主题课例统整学科门类,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实践,并能激发学生主动构建项目内容。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生真正的学习,引导学生对隐藏在背后的核心知识有深度理解,从而去拓展他们在这个问题思考上的开放性和可能性。所以首先要设计一个真实的问题,即主题。
   设计项目主题、选择情景锚点关键要注意情景的真实可行性、学生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及兴趣程度。基于以上研讨结果,结合校本特色活动,课题组选取了我校开放日活动,就是在每届学生的第五学期末,也就是每年一月初的学生毕业开放日的相关活动,是学生最为积极参与的大型活动,因为关乎学生毕业就业及个人风采展示。恰逢开放日都在新年一月迎接农历新年的时间节点,因此,课题组决定在每年常规的美术作品展上创设新的展示项目,并以来年2020年“鼠”年为主题,给学生提供真实情景,驱动学生基于“鼠主题展示区”的若干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层层推开,自主选择,并在每个门类课程中设计一个关于“鼠”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项目设计、合作交流,课题组的五门课程最大化地统整表现统一主题,呈现比较完整的成果,从过程和结果启发学生形成统整思维及能力。
   厘清项目化学习主题式实践的校本活动特点及形式,避免概念混淆,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主题式比较多的是指向“多学科”,而本实践活动是基于校本美术学科走班下的不同门类的学习活动,项目统整的是不同的美术学科各门类,用不同的角度来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活动,解决整体学科多门类统整能力的问题。所以是学科走班课程八个门类课程统整的项目,需要老师一起参与(活动首先在课题组的五位老师的课程中体现),采用学科内跨门类统整的方式,通过主题项目呈现学科各门类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学习活动构建学生的统整思维及能力,解决问题。
   确定美术学科项目化学习结果呈现形式,并设计适当的挑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以他们自己不同的方式致力于确定所追求的目标,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就产生了主动积极的持续状态。当然,基于美术学科最核心的素养就是造型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表达能力的培养,美术最本质的问题是可视的、造型的、空间的、物质的呈现,所以美术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结果呈现、情景锚点应该就是美术作品展示,把作品展作为真实情景,并结合一月初迎接农历新年的传统文化氛围,将2020年“鼠主题展示区”作为驱动任务,先在课题组的走班课程里开展。
   (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是项目化学习有效推进的保障
   项目化学习的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对项目作观察分析,再引导其对事物作进一步区分,提出可能性的解决方案,进行决策分析,再进一步去验证自己的方案,最后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迁移到一个新的情境中。因此,开展项目化教学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更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推动计划去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行动计划具体如下:    (1)2018年底,每个课程的老师完成走班课程调整,将主题内容融入原有课程计划,并完成课程设计,包括课题、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内容等。
   (2)2019年初,组织课题组老师开展相关教研和学习,统整共享备课资源,多次改进完善本项目教学设计。
   (3)2019年3-4月,开展本项目主题教学活动。
   (4)2019年7月,组织走班课程项目化学习问卷调查。
   (5)2019年12月,组织“鼠主题展示区”成果展示。
   (三)落实“鼠主题展示区”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的要点
   1.有效开展本项目化学习的第一要点是帮助学生认识本项目的价值
   开展本项目化学习,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学习活动高效的关键,要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到该项目中,学生在设计学习方案、收集学习资料、分担任务、分享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可以从项目学习过程到结果呈现、活动背景、活动模式中帮助学生认识本项目的价值。首先,告知同学们预期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基础、综合材料创作、儿童美术、女红、陶艺五个课程同班同学用各自学习的门类表現“鼠”相关的创作,在一个自然班里,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不同形式表达的心得,呈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元的新的学习模式。其次,从学习结果呈现的情景中,可以根据开放日美术作品展“鼠主题展示区”项目进行自由想象、假设、讨论、设计并选择独立完成任务,或是合作完成任务去主动建构学习过程,并对个人成长、未来职业能力的价值进行分析。再次,可以从美术学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的迁移方面引导学生对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将要面临的问题开展思考和想象,用高阶驱动低阶的学习,运用“抛锚体验式”激发学生热情。最后,从传统文化传承及认知方面,引发学生主动了解中国传统迎接新年的吉祥文化。从学前教育职业能力运用方面启发学生收集跟鼠有关的童谣故事等,引申到幼儿园迎接新年主题墙会如何布置、以“鼠年”为主题的五大领域如何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等问题,使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中有了随时可以引用和讨论的话题,点燃学生参与热情,形成学生主动教自己的学习方式。
   2.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创意思维,是项目成功的第二要点
   老师需要把教学变成一个持续的、与学生共同探究和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过程。设定一个合理宽松的学习时间段,比如从提出该项目到完成,设定为四周左右比较有弹性的时间,用一周布置项目,其余三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随时课堂交流,与其他课程并行开展。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精彩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孩子表现出有兴趣,表现出能持久,表现出与众不同。用之前的学习体验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本项目的目标,确保学习效果。
   3.根据项目主题,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要点是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在传统与现代的吉祥语汇中尊重学生的年龄的特征
   如在设计基础应用课程中,兰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字体设计·如‘鼠’家珍”,课题运用谐音,既有传统文化语境,又不失生动有趣,同学们更是脑洞大开,创意无限,设计了“乐不思鼠、知鼠达理、心有所鼠、鼠一鼠二”等作品(如图1-图4)。
   4.引导学生形成统整思维能力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保证学生对本项目学习及关注度的持续
   对学习结果积极进行交流,螺旋反复地引导和优化提升,不用界定主题活动的时限性,鼓励创新统整思维就必须有开放宽松的交流环境,才能指向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指向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的探究和实践,凝结核心知识解决驱动性问题。所以课内课外鼓励多渠道的交流,互相借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实现该项目资源及阶段性成果的共享交流,互相成为学习者,互相成为教学者。
   本阶段选取各课程门类从平面到立体的几例学习成果,如综合材料创作班的同学创作的小老鼠偷油、鼠奶奶(图5、图6),取材于童谣;陶艺课程的同学根据器皿创作的老鼠偷油又是另外的造型特色(图7);在儿童美术课程剪纸课中,学生表现的鼠年平安(图8、图9),最具中国风的谐音寓意;在刮画课上,学生创作的鼠年平安则有希腊“黑绘风格”的特点(图10);在撕纸贴画手工表现上,凸显了学生的卡通情结(图11)。从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成果不难发现,同学们主动收集到的学习资源是丰富的,习得的学科核心知识再建构和思维迁移能力在提升,在多个课程里持续探究和实践,通过项目确定的平面到立体、绘画到手工、传统与现代等多元的表现方法,去表达主题,共同建构预设鼠年主题展示区,成为“可见学习”。也由于是同一个主题,各门学科课程有了共同的讨论内容,使课后习得的学科碎片化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充实、理解、交融、创新,还呈现持续改善的状态,逐步从统整思维发展获得统整能力,师生不断螺旋反复优化提升,精彩不断呈现,如综合材料创作中的成果(图12、图13、图14),就是同学们在课后借鉴女红、陶艺等课程的一些造型、方法,发现新材料、不断优化原来的造型、不断交流互动的结果,我们得以欣赏到钢丝球的老鼠造型(图14)、萌化人的黑眼镜老鼠(图13)等。
  在下阶段的主题展示布置阶段,只要我们继续整合理念、延续项目化学习的精神内核,就会不断把逐渐形成的统整能力延续到学习活动终了,并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潜在能力,适应未来幼儿园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形成幼儿园主题活动要求的五大领域开展教学活动的统整思维能力。
  四、校本美术走班+项目化主题教学实践的评价及思考
  在美术学科分门类平行选班走班教学模式下,项目化学习加主题的活动教学实践过程,是学科教学在分门类的基础上尝试整合的教学行动,是学科素养落实到职业运用的学习过程,符合幼儿园围绕主题开展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模式,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学习模式的选择等更贴近实际,还可以有效整合幼师生美术各门类的碎片化知识,形成统整思维及运用能力,也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产生变革,通过不断改进与深化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可见的教”与“可见的学”,使学生学习能力及思维方式发生质的改变,这是现阶段美术走班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策略的最大效应。
   在围绕项目主题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统整思维及能力也逐步形成。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问卷星的相关调查中,就儿童美术课程参与问卷调查的84份数据显示,其中关于“鼠”主题的项目课程是否有达到教学目标形成统整思维及能力的问题,44.05%的学生选择有,46.43%的学生选择有一点点,只有9.52%的同学选择没有,一共有90.48%的学生认可了学习的有效性。然而,这还只是基于学生层面的单项评价,还需要不断优化,如何去改善和激发9.52%选择没有的同学的参与度,也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教学中是否创造了鲜活的、智慧的、符合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的模式和项目,也非常重要。假如我们设计的项目不去关注学生兴趣,就不会有高参与度,学生就谈不上主动收集材料、建构知识,整合也就无从谈起,项目恐怕也不会成功。因此,如何设计和评价一个有价值的项目,也是需要继续思考研究的。
   在项目化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教学变成一个持续的、与学生共同探究和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过程,并要符合学生兴趣需求,教学才能超越传递,走向探究,形成学科核心能力。其中,真正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能够不断学习,学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学习,是否围绕项目及目标进行反思、优化、整合、设计、呈现学习过程,才是我们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的根本动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下的走班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编号DZCYJ1914)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7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