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问题教学法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问题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运用好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文章从课前合理设计问题、课中精确激活问题、课后拓展延伸问题三个方面阐述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问题教学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6-0116-02
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诉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历史学科素养内容,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已然成为历史教学中必须要落到实处的根本任务。因此,问题教学法理所当然成为教学焦点。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围绕课堂“历史问题”,在原有知识经验情境下,自主参与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基本的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强烈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问题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匠心独具,课前合理设计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匠心独具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开拓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问题设置的度,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因素,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引发思考的内容设疑,设计出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使教与学结合得更为紧密。例如,在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倭寇”?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有何严重后果?当时被派到浙东抗倭的将领是谁?组建的抗倭部队名称是什么?概括其抗倭经过及结果。这样,合理设计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问题,既可以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又能很好地推动教学任务的实现,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
二、引“生”入胜,课中精确激活问题
“问题”是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的驱动力。教师以“有效问题”作为引子,能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课堂,走进历史情境,走进探究情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实效性。
1.以情境设问题
问题的设计,既要难度适当,又要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才有助于学生形成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进行问题教学。呈现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努力激活情境,产生一种认知的困惑及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迅速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教师先设置导入情境,展示世界各地纪念郑和的建筑(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如何与当地居民一起奋勇抗敌,最终荡平倭寇的呢?教师通过视频情境,借助典型人物的经历,帮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起共鸣,产生质疑,引发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學习兴趣。
2.以探究析问题
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组织探究活动,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实践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探究活动旨在鼓励学生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多交流、多角度分析问题,发挥集体智慧,尤其角度新颖的观点更值得大家学习。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学习时间,同时注意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困惑和认知差异时,要及时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教师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让学生互动探究,生成新知。活动一,潮起扬帆,走向海洋: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活动二,折戟沉沙,放弃海洋: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活动三,拥抱深蓝,经略海洋:近年来,我国在海军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三个探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的能力,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3.以总结提素养
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深入问题进行有效探索,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反思、梳理、总结、延伸、拓展等,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提升探究能力,从而掌握基本的探究技巧,培养历史素养。而后再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有哪些收获和启示,拓展与本课相关的内容,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愿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可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归纳总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新知识?教师通过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归纳本课所学的知识,整合零碎知识,可以突出本课所要讲述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高屋建瓴,课后拓展延伸问题
课后拓展延伸是巩固知识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知识面的扩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一些综合性、实践性强的思考问题,以供学生课后思考所用,提升课堂学习实效,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在设计课后延伸问题时,教师需兼顾课内外学习辅助资料及其他学习资源,让课后学习能最大化体现学生的个性。例如,在课堂结尾处,教师可如此延伸:明朝中后期中国逐渐放弃了海洋管制,反而使中国逐渐陷入被动局面。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防止来自海上的威胁,采取了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同时把学生引向下一章节的学习。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问题教学法是初中历史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毅力,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成竹在胸,整个课堂有的放矢,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在教学效果上实现“知、信、行”三方面的统一。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丰富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逐渐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闫璟,何成刚.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兆金.在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3).
[3]王松光.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书育人,2019(01).
[4]石阳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9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