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各高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一种新型教育管理制度,对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其试行模式,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49-02
本科生导师制通常是指专业教师(导师)要求以制度形式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负责。通过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1]。 由于我国的大学仍在探索和实践中,主要大学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此期间,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加大对导师制的投资,制定详细的系统教学等方案,以保证导师制在我们学校的首次探索实践中成功实施。
1 实施的背景
随着高校每年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前由“少数人,精英,小班”授课的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要求,而各院校也增加了对教育系统的投资。就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我们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有没有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是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应该在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方面进行教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意识的文化工作者[2]。“在14世纪,牛津大学率先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1938年,中国首次在浙江大学倡导实行导师制。21世纪以后,在北京。在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指导下[3],在大学生中尝试了导师制。但是大学本科生导师与研究生导师不同,更像是讲师。可能是因为导师目标定位模糊。在国外,导师制是一种教学系统。在我国,导师的建立是为了补充学分制或补充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导致教师对导师制的目标,工作内容和范围缺乏了解,因此指导学生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很大且是随机的。
2 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在这一阶段,大学已经尝试了本科生导师制,许多学者已经达成共识。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已与导师制,选修制,学籍管理系统和相关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型有机结合,随着导师制的试行,必须建立适合中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
2.1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合理构建知识结构
一般情况下除主干课外,学生可以自行选修相关课程。但是许多学生因为对选修的认识不足,或是觉得学习压力大而不选或是挑选简单容易考试的选,其对自身发展没有促进意义。这样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两极化,培养质量良莠不齐。而导师制有效的避免了这些弊端,在整体把握相关专业的主干框架外,还对每一位学生给与相关指导帮助,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合理构建本专业的知识框架。
2.2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生活靠自己来安排,许多同学变得无所适从、迷茫。这不利于学生的培养。而本科生导师制是对高中生活的很好衔接,导师可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建议,缩减了学生的适应期。
2.3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
在导师的指导下,像PBL教学等,老师问问题,并给学生问题以解决问题,学生必须找到自己的答案。以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探索实践能力。在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了学生科研技能和科研思维。
2.4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导师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
在导师制中,每个老師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来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发掘他们的潜能。
2.5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教与学的结合
导师制的最大作用是将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教师教学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从导师的教授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还会以批判的精神学习事物和学习的态度以及养成辩证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他们的生活中与导师沟通的过程中以达到精神上的契合。
2.6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导师团队的自我优化
在试行过程中,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来促进导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弥补辅导员制度的缺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导师间的师生关系。
3 实施的主要内容
我们学校计划使用“双向选择”方法为新的五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选择导师。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首先,公布在新学年参加导师制的老师的个人简介,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其专业特点,主要研究方向和相关要求,以便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选择要接受指导的学生。一般来说,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三人,这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学生的培训质量。如果最初的双向选择没有成功,教学部将根据相关教师的实际招收情况分配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储备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指导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整个培训的不断发展[4]。综合我国各大高校的导师制方案,导师在任职资格上一般都要求具有硕士或讲师以上资格, 这可以使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导师指导下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合作的目的[5]。国内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一般有“全程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6]。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先拟试行低年级导师制。即对新招收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主要是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之转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结合这两年试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与总结修正,若条件允许可陆续试行高年级导师制、本科全程导师制和英才导师制。 4 实施本科导师制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其科学、稳定运行
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培训计划,评估方法,激励措施等[7]。有必要澄清导师制的目的,导师的资格,工作职责,任命和安排,评估和待遇等。它还包括导师的工作规则,导师的学期工作计划,导师的工作日志,导师的活动问卷和导师的评估文件、材料。这有利于确保科学、有序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4.2 需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
我校本科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包括数量建设和素质建设。在数量上,有必要聘请优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担任副导师;聘请学校管理干部为副导师或导师;对于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水平高的导师,可以适当延长聘用期限。从素质的角度来看,讲师必须首先具有以上学历,但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品格,个性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教师的要求要富有创造力。非创造力的老师很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只有具备以上能力,我们才能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并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深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知识和个性所吸引。
4.3 需要改变学生的观念,拉近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学校,对学生与老师关系的一项随机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老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但是,实际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很少。除了上课,学生很少主动寻找老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多数救援目标都被视为辅导员和同学。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导师和学生的观念没有改变,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可以解决这些缺陷。对于学生教师来说,他是很平常的事。因此,在实施导师制之前,学校应事先对导师制和学生进行说明,以便双方明确导师制权利和义务的目的,意图和明确性,并进行合作与互动,在实施中更加默契。
5 结语
本科教育是国民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实施较晚,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经验总结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生导师制。近年来,随着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它已逐渐在各所主要本科院校中得到实施。有利于促进本科生的全面发展。导师制是一种教育模型和机制,在一定方面根据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特殊需要专门配备了导师和个人指导。导师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的道德,智力,身体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探索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玲,王忠军,马红宇.心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施行本科生导师制为举措[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142-143.
[2] 李涵,包立辉.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45-46.
[3] 桑夢蝶.地方本科院校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6(08):68-69.
[4] 王丹,陆秋萍,盛清.依托科研,生物技术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36):128-129.
[5] 陈廷,张凯,王文军,等.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05):549-550.
[6] 罗秋敏.高等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09(03):256.
[7] 钱平.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8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