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仿真软件”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旻珊 茅前

  [摘 要] 为了提高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应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样的融合型方式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基于“计算机仿真软件”课程,探讨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新时期的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仿真软件;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上海理工大学科研项目课程研究成果(12850220)
  [作者简介] 江旻珊,茅 前,就职于上海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096-02    [收稿日期] 2019-11-20
   一、引言
  当今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互联网等新的技术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1]。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教育的变革。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可以更多地利用各种新式媒介和信息载体。现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更易于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不再是一味地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他们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也会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除了给我们带来信息的便利之外,也容易使当代大学生受到不良观念的侵蚀。如果不对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加以关注,极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思政教育需求对于理工类专业来说尤为迫切[2]。目前对于理工科学生的教育,比较注重于怎样解决现实所遇到的技术性问题。思维方式的特点也决定了理工科高校学生对专业学科学习投入的时间较多,在其他方面,特别是人文教育等方面则相对而言较为不足。虽然理工类专业也会开设相应的思政教育课程,但学生往往不會在这些课程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法进一步明确思政教育对其专业学习的意义。很多理工类高校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目的仅仅在于获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便将来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对于自身的道德素质及个人修养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需求。教师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正确引导的重要主体,因此在高校课程的教学中,要时刻不忘思政教育的引导,关心和注意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建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信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课程思政方案设计
  “计算机仿真软件”作为光电信息系的一门专业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当前的教育虽然在资源和技术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如何去开发新的思维方式。任何问题,如果我们只看到其表象,不去以新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那么只会维持现状。因此要在计算机类的课程中结合思政元素,首先在于授课思维方式的变革。
  传统教育方式往往是机械的转达和接受,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一些理论知识及行为规范的讲授。但实际上,学生即使接受了这些思想观点和道德准则,并不一定就会成为一个有素养、有道德的人。学生各自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是互不相同的个体。如果思政教学仅仅依靠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仅容易使学生感到单一,更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教育者不再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受教育者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在不断的强化。只有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规划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确保正确的理论知识及行为规范得以实施,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教育方式的变革不仅在于新媒体技术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在实现课程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3]。以专业课作为载体,将思政建设寓于课程,是新时代教育变革的方向。正如主体间性理论所支持的那样[4],强调教育双方的主体性,强调教育双方的平等和自主原则,以期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中实现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在专业课授课中渗透德育思政,关键在于整体教学方案结合课程思政,将知识传授与价值教育做到有机融合。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当前的热点事件以及社会关注焦点,寻找合适的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和恰当的载体。根据教学环节中教学模块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重新修订课程大纲,把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潜移默化的增强自己的德育水平、思想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以讨论。
  第一,介绍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爱国情怀。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多种学科和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为工具,通过虚拟试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5]。我国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如飞行模拟器、汽车模拟器等。近年来,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内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主要用于国防装备的研发和较大规模的复杂系统仿真。当前,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防、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和其他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创新意识是知识产权意识的一个关键性内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指知识产权人、广大公众以及犯罪人等明确懂得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法去进行主动维权的意识[6]。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领域重要的课题,这也是保护创新意识的体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提高专业领域的积极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我们提出尊重知识产权,不仅是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应明确个人原创的知识成果也应受到保护。   第三,以计算机仿真软件为基础,介绍近年来活跃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其优势及风险。计算机仿真软件主要是基于大型科学计算、复杂系统动态特性建模研究。当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发展成熟之后,人工智能便应运而生。人工智能使得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变得更加具有“智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众多行业都在发生变化。但是人工智能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用户无法预测人工智能会做出何种决策,而人工智能即使帮助人类做出好的决策,也无法解释是根据哪些特征做出了相应的判断,决策理由仍然是未知状态。另外其安全和监管的漏洞也可能被利用,产生不可预测的危害。我们应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直面其挑战,使人工智能在各行业中充分发挥正面影响。
  四、课程建设的改进方向
  基于课堂实施的经验,有两方面可以进行思政建设效果的改进:首先,重视课内实践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推动思政元素的信息化。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领域,丰富教育途径,形成全面立体的教学方式,以增强思政元素在计算机仿真软件课程中的融合度。其次,可以在课上用读、写、讲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交流读书体会、撰写调研报告及分析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探讨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体验。
  五、结语
  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专业课要求的基础上掌握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潜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彰显的过程。思政课程建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价值引导作用,还培養了学生的自主建构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结合当前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教育发展规划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际,从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教育和科研实践教育体系的更新,培养爱国爱党,提高学生的行业道德规范。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有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的卓越工程师和专业领域国际一流的专门复合型高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贤付.“互联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师,2015(20).
  [2]高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
  [3]刘海霞,饶旭鹏.新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86-88.
  [4]史宏波,侯士兵.浅议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196-199.
  [5]王振泽.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4):170-170.
  [6]李国平.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6(35).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Software Course
  JIANG Min-shan,MAO Qia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the new centu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Based o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Software cours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s,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simulation software;professional cours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7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