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和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浓厚的学风。本文对什么是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对学生个体心理素质与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作用,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心理氛围;舆论导向;心理相容;竞争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却不一样,有的工作效果非常好,有的工作效果却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们绝不能忽视,那就是班主任所营造的班级心理氛围。
1. 什么是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定是正气十足(正义感、坚持真理),也一定是学习士气高昂、学习风气积极、学习习惯健康(愿学、乐学、好学、自学)。通俗地说就是班风正、学风好,当然其中也包括教风纯等,而这些教与学的习气、风尚无形当中形成一种潜在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形成一种无处可见其形但无处不知其神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学生的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需要、动机、兴趣接受到了班集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和行为处理,将是引发与导向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原因。
什么是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呢?笔者认为,所谓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是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是乐教,教的效益高,学生是乐学,学的质量高。而且教师、学生、师生之间,各自在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也能自尊、自信,并且能在自强、自立中健康成长。这种心理氛围的特征是:宽松、和谐、自由、民主。在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倾向和行为表征上显现出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每个学生对班级都有相当的认同感、满意感、自豪感,每个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爱护、团结、互助;另一方面,班集体对每个学生都重视和欢迎,在这样的班级里没有所谓的优生或差生,只有各具特色的学业成绩和各有千秋的特长禀赋,他们多有自信心而少有自卑心,每个人都能自尊自爱和互尊互爱。班级成为了学生心灵的“第二个家”。正是由于具有良好心理氛围,所以整个班级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向上的活动风尚、积极的价值取向,使得学生在其中有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在愉快学习的情况下,其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都得以和谐与统一地发展。
2. 营造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主要作用 一旦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那么,这个班集体将会很快成为学生身体与心灵都依恋倾向的环境。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时空里,学生之间可能出现积极的模仿,从众、认同、接纳、归因等社会心理活动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活动。在学生成功与失败之际,他们都会把班集体视为自己依托的对象,甚至成为其获取知识与全面成才方面的精神支柱。并且全体同学会常常会把自己的班集体看成“一”,而不是看成“几十个”同学。这里的“一”既包含了学生间互相影响(即生源性因素的心理素质影响)的良好结果,又包含了师生间主导影响(即师源性因素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有良好的心理氛围的班集体,对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与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影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争做主人。
3) 协调班级群体关系。
4) 形成班级正确舆论。
5) 培养、发展优良班风。
3. 营造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
3.1 班主任在各项活动中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多数学生中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例如:我们班的考风是比较好的,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没有学生作弊等违纪现象。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的钱物被别人偷过,针对这个现象我在班上召开过“诚实守信”的主题班会,班上学生对偷窃事件都深恶痛绝,主题班会的主题是“偷东西与作弊,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利用辩论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考试作弊和小偷偷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偷别人的精神财富,后者是偷别人的物质财富,甚至比前者更加可恶。真正触动学生的往往是集体的舆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心目中的形象受损。班主任对班级舆论的积极引导,促进了班级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
另外,适时地在班里树立学习的榜样,对班级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每次月考后,我都要在风采栏中公布总分优胜、单科优胜以及有进步的同学,大家在学习上以这些同学为榜样。有时,我还会推出“班级之星”,引导学生向他们那样踏踏实实地学习,营造脚踏实地学习的心理氛围。
3.2 情感迁移,形成氛围。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情从何来?
(1) 对学生充满爱心,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让学生从班主任的言行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很多时候,我喜欢把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给孩子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非常愿意与他们分享学习、求知的高兴和兴奋。而且,我通过与他们分享知识的喜悦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不自觉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2)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诱发他们的情感输出。
(3)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带的班级有60多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层次非常鲜明,我总是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表扬,从而带动学生愿学、乐学的情趣,有时给学生们的周记本上写上鼓励的话语,有时把一些赞扬的话写在小纸条上及时给学生,班级活动中及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每天他们蓬勃向上,精神抖擞,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3.3 心理相容,培育氛围。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富有凝聚力,培育出更深、更浓的氛围。如何相容?
(1)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因此,班主任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促进师生心理相容。
(2) 班干部与学生的心理相容。班主任应教育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护短、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他们与同学心理相容。所以,任何时候,我对班干部处理都和其他同学一样,甚至更严格。久而久之,任何同学对班干部的态度就更正确、客观了。班干部在集体中发挥着主心力的作用。
(3) 班级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班级同学心理越相容,团结得越紧密。班主任首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再次,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互相轻视,更不能学人之短。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加同学间的心理相容性。
3.4 在班级活动中鼓励竞争,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班主任鼓励竞争的办法,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我利用宣传栏,将同学的学习目标卡贴在上面,每次月考完后,有需要的同学可自己调整学习目标卡。这样不仅可以使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正确地定位自己,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始终有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伙伴,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通过在各方面引进竞争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3.5 与学生促膝谈心、交朋友,巩固氛围。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氛围也不是稳定不变的。班主任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才能巩固良好的心理氛围。
(1) 以心换心。班主任应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班主任工作一片真心,遭到挫折不灰心,克服困难有决心,待人接物不偏心,学生就会渐渐地会与你心贴心。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会更加健康。
(2) 以情动心。班主任和学生谈心,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所以要诚心搭起感情的“桥梁”,消除学生的顾虑,解除学生拘束感,使师生思想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
(3) 以理疏心。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用理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其明辨是非,以达到心理相容见实效的目的,从而巩固良好的心理氛围。我从未主张训斥或嘲讽的说理方式,即使遇到了非常气愤的事情,我也告诉自己先冷静下来再作处理。这样,班主任才可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我深深地明白,我们教育孩子并非只是教会他知识,听从自己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塑造更加健康的心理,完善个性,使其更正确、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必须着力于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着力于营造舒适优雅的良好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氛围中成长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1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