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彦举
【摘 要】本文主要从原则、依据和途径三个方面对中学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进行了理论探讨,旨在为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科书 内容选择 原则 依据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04-02
教科书是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蓝本,其编制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科书内容选择是教科书编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探讨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的选择问题,对于提高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编制质量,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
这是由中学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的,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要根据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选择地理科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如地图知识、地球知识等。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学生的知识存量和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地理科学中通俗易懂的知识,不选那些过深过难的地理内容,如计量地理、地质力学、气象理论等。
2.实用性原则
这是地理课程内容注重适应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根据现代社会对公民地理科学素质的要求,选择实用性广、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尤其是涉及个人、公共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具体而言,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地理教科书要选择“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即与学生生活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如地球、地图、地形、天气与气候、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旅游、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金融等。另一方面地理教科书要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即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主要有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和中国的“热点”地理问题,如区域发展、国土整治、全球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
3.时代性原则
地理教科书取材于地理科学。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技术。新理论如农业区位原理、商业区位原理、交通区位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新成果如宇宙探测、海洋开发、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新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理教科书中要反映出这些内容,让学生紧跟地理科学的步伐,触摸到时代的脉搏,以体现地理教科书的时代特征。
4.接近性原则
地理科学具有强烈的空间性,它对空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普遍关注的。但从地理教育的观点来看,愈接近的事物,其教育价值就愈大。如乡土地理是最接近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它是天然的地理博物馆,所以乡土地理的教育价值就很大。因此,在选择地理教科书内容时,还要根据“接近性”的取材原则,尽量多选取乡土地理、本国地理、邻近国家地理,以及所在大洲地理等内容。
5.思想教育性原则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地理教科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作为中学地理教科书,应包含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全球观念、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环境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思想教育内容,为培养具有良好地理素质的国家公民打下基础。
二 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依据
1.中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地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依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区别。从学习积极性看,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上都有区别;从认知结构看,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较为精确而深刻,注意力趋于稳定而持久,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因此,在选择地理教科书内容时,既要以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根据,又要考虑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的目标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制定的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它是教学领域的法规,代表国家对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具有法律性质。地理教科书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因为它确定了中学地理学科的目的、任务,构建了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框架。
三 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选择的途径
1.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是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容的主要来源。中学地理教科书应从地理科学系统知识中抽取最基本最核心、适用性广、通俗易懂的部分内容,组成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系。同时,它应该不断吸取地理科学中的新理论、新成果,反映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如海洋中物质能量的循环原理、中心地理论、企业空间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新理论,持续农业、生态城市等新成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都应作为教学内容选入地理教科书。
2.社会生活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永远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课程与教科书要与现在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随着社会生活情况的变化,课程与教科书也要发生变化。“一切的学科都是从……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的。”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强烈的边缘性,除与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具有比较重要的联系外,还与中学教育中尚未单独设置课程的许多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人口学、环境学等具有重要联系,就使得地理学科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此,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如农业生产专业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出现、城市化的加快、电子通讯的普及等都应在地理教科书中有所反映。
3.乡土实际
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数要回家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教育内容应尽可能的联系乡土实际,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乡土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土教育中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气候、地形、河湖、海洋、土壤、植被、矿藏、资源、人口、民族、工业特点及布局、农业特点及布局、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旅游资源分布、环境问题和环境的治理保护等知识,都属于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乡土地理教育成为乡土教育的主体。因此,地理教科书可以从乡土教育内容中选择素材。
参考文献
[1]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陈澄等.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赫兴无.中学地理教材课文系统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高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2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