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是提高信息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要想让教学任务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接受、领会,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素材、案例积累和铺垫,开展“二次加工”,实施知识“反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确“制导”,不断凸显课堂教学的效果。
● 注重汇集“源头活水”,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库
大量占有教学资源是教学“反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教师知识的“二次加工”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也会出现沉闷和缺乏激情的状况。
1.注重资源搜集,积极建立教学素材库
经典的素材能够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生机,但是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经典”呢?笔者认为,只要有助于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素材,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它可以贯穿于我们平日的学习和娱乐中。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积累以下素材:①图片素材。收集一些家乡图片、校园图片、背景图片、搞笑图片等,这些图片可以发送给学生制作贺卡、小报、多媒体等作品,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或是导入新课时使用合适的图片也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②声音素材。收集一些背景音乐、爱国主义歌曲、校园歌曲等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在一些主题活动中运用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在课前课后播放,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③视频素材。一些感人的动画和视频,一些重要节日的动画和视频,许多时候作为课堂导入,都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在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中作为素材发放给学生使用,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展信息教学知识的外延。
2.汇聚“源头活水”,努力拓展教学案例库
许多貌不出众的教学案例中都藏着一些闪光点,让人深受启发。寻找案例的方法主要有:①到网上搜索别人的案例,通过广泛浏览获取大量的知识,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看到别人的优点,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②收集各级赛课的教案或视频等,从别人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典的教学设计。③从杂志上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中有专门的栏目刊登优秀的教学案例,长期下来就可以汇聚成自己的案例库了。
● 深化研究,精心设计,提高知识“反刍”效果
至今为止,我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上千篇教案和教学素材,这些教案和资料渗透着无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收集来的这么多案例和素材,又该如何应用呢?如果我们用“拿来主义”将教案完完全全地搬上课堂,对于受到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即使是最优秀的教案也会经不起推敲。知识“反刍”就是要求教师对课本的知识要点,结合占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确保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反刍”。一是对占有的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平时在广泛收集的案例素材中会发现,有的案例导入非常精彩,但是课堂教学讲解时间太长,学生练习时间太短;有的课堂教学过程知识点的讲解不够深入透彻,但是在发挥小组学习方面教师有经验等。总之,广泛的涉猎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但是广泛学习中对于遇到的参差不齐的素材也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二是要结合教学对象实际,提高知识“反刍”的针对性。信息技术学科受经济、家庭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上学期,我在讲Flash动画制作时,曾将录像课中的一堂导入精彩、设计巧妙的教学案例搬到我的课堂上,但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基础差,虽说导入精彩,刚开始学生兴趣高涨,可是由于高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基础知识讲解并不扎实,课堂后半段学生就像是无头苍蝇不知如何下手,太过理想化的教学设想使得这节课变得面目全非,一塌糊涂。因此,“反刍”要针对学生的层次、素质、心理特征等,教师需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应力求做到资源整合、因地制宜地使用案例。三是与时俱进,掌握前沿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师,只有了解当前信息技术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是什么,了解编写教材的专家的意图是什么,我们才知道应该关注些什么。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教材编写,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并用这些前沿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的实际行动才会自然流露出这些思想,我们的教学也才会更优秀。四是知识“反刍”要开拓创新,形成特色。没有一成不变的课本,同样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要敢于打破常规,擅于突破,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当前教育关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是:扬长避短,其实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也应如此。观摩名师课堂不难发现,有的名师风趣幽默,学生学习轻松有趣;有的课堂严谨扎实,知识点讲解深入透彻……人无完人,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反刍运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方能打造精品课堂。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形成知识“反刍”合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好的教研环境具有带动作用,在一个进步的集体中,人会不自觉地前进。“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备课组中如果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能重视自己的教学,那么,集体的智慧将会带动每一个人进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并把好的思路、想法贡献出来,供大家一同学习和探讨,相信一定可以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使信息技术课成为最有效的课堂,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借助他山之石的途径有:一是挖掘专业刊物,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专业知识前沿理论,这要求我们多看一些学术期刊和专家们的教学研究成果。例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教育视点新颖,经常能解决我们在工作中、教学上遇到的困惑,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对待工作理清思路。二是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互联网海量的知识储存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空间。作为走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前沿的信息技术教师,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如电子网络教研平台、博客、论坛、专题网站等。尤其是网络论坛,为我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场所。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状况,别人的困惑是通过哪些方法解决的。三是同事间相互启发碰撞,增强解决教学难题实效。不管是论坛还是沙龙,不论是人书对话还是人机对话、人人对话,各式各样的交流看似平常,实质是在感受一种全新的知识理念,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智慧的启迪,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面对不断变换的教学对象,海量的资源信息,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对掌握的教学信息实施“反刍”和“二次加工”,让平面的教学更加实体化、立体化,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灵动、有生命力,让学生理解得透、消化得彻底,这才是教师“反刍”的最终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5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