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 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几乎天天面临某一位教师,他的语言、脾气等可以说了如指掌。天天用一样的模式去讲课,学生的兴趣肯定不高,如果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仔细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前谈话时,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学生极为好奇的故事、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 自己动手,设计上课的教案和课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以适度的教案,在根据教案设计课件,这样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3. 注重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一节课的教育教学进程中,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正确对待认识本节课的新知,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时就更主动,更积极,因而就爱学、愿学,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地亲密。
4. 讲究实效,真正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5. 把握准时间的分配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同事对我说:学生最讨厌拖堂的老师。这句话我一直记着,不会备课,怕时间不够用,我在教案上标明每个教学过程要几分钟,按着时间来,虽然老套,但我觉的适用。其实我们都清楚,拖堂的效果时很差的,因为学生的心早飞走了。
6. 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教学信息交流的情况来看,单凭语言还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信息无法用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和传递,还必须籍以身势、情感等非语言行为来表达。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时无声胜有声”、“言传身教”等都是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具体概括。恰当利用身体、运用手势,眼神和微笑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的共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0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