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尽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下面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有关蒸发知识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作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让学生将手掌张开,放在离口约15厘米处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觉到手“暖烘烘”的;第二次让学生将手掌张开放在同样的位置,先闭嘴,然后留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觉到“冷飕飕”的。学生面对这些有趣的实验,倍感惊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和问题,从而找到创新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有的学生却往往害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而被教师训斥,被同学讥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物理学家怀疑前人的事迹,以此激励学生要有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要有勇于发现的精神。即使学生有的想法是可笑的,有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在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力,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学生与学生间互动交流。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的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笨蛋”,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被赶出教室……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教师不但指导学生的学法,还要注重教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己去“捕鱼”。学生别出心裁地解决一道题,虽无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是甚为宝贵的。
四、重视第二课堂,显示创新能力
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技能。如让学生到社会中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提出“光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光污染引发的交通问题”等课题,让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研究、撰写小论文;举办科普讲座,用科学家的精神鼓励和感染学生;开办学具兴趣小组等等,使学生在运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显示和发展创新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多媒体的信息空间里包含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活动,并且可以完成各种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在《电磁感应线》一节中,若利用传统教学,用画图、打比方的方法,虽然费尽口舌,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只得死记硬背。究其原因,是教师未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形象思维条件,也就很难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在磁场中加画磁感线后,无论是导体还是磁体运动时,磁感线被切割的现象,由于学生亲眼看到了这个现象,很快就找到了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即:导体在磁场中做了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正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所以,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提供的图、文、声等创作、编辑工具来实现“创造”这个最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难以想象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系统工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习情境,使物理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新的过程,教学工作都必须贯穿这一个目标,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