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小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实施创新教学:“创境激趣-自学寻找-质疑发现-探索讨论-应用实践”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学习”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启发诱思,鼓励合作,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和实践习惯。
  一、创境激趣,孕育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创设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钻研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运用转化的方法,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今天我们能不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试一试。”通过这样的创境,不仅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还为学生创新学习做了铺垫。
  二、自学寻找,开启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设计一些富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去验证、去认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上“9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自学课本准备题,一边自学,一边思考。自学完后,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依次加9可用简便的方法乘法来代替。”有的说:“依次加9所得结果十位加个位都是9。”等等,给学生自学自想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质疑发现,激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开启探索真理的钥匙,是推动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在课堂上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善于运用类比、多向思考等方式去思考问题,并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找到一些解题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例如,上“4的乘法口诀”时,出现了4×3和3×4两式,是否可以用一句口诀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可用一句口诀,可用“三四十二”。有的说:“不能。3×4表示四个三,不能用‘三四十二’。”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我让学生把4×3=12和3×4=12通过摆一摆,想一想,动手实践,学生才真正理解了可用一个口诀,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四、探究讨论,开发创新意识
  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因此,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习。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去经历原过程,通过验证、体验、归纳、合作讨论等,开发创新潜能。例如,在讲授“长方体的体积”时,可以先出示12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再由小组通过讨论,探究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什么有关,进一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实践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多向思考寻求多种答案,极具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讲授“体积单位”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利用我们课堂教学内现有的条件,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学生马上分组讨论,气氛热烈,经过我的适时点拨,学生用食指来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用双手抱拳来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用4个学生去围一个立方米的大小。这样,不仅不仅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巩固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各个方面以及培养的途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达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邹韵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