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中学生美术学科自主学习教学法设计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不教”。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将各种知识综合,以其独特的审美客体--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均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探讨情感的内涵,情感对记忆、对思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自主学习;教学法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的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理科各科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均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并在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对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在课程实施上,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纲要》提出要处理好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而提出来的,它要求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将各种知识综合,以其独特的审美客体--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均可以理论结合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呢?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美术的教学来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生,做足准备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找到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才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状态,判断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积极,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一)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要。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学生的创造兴趣,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命题画《我的小天地》创作活动中,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命题和自己想表达内容不一样,或是还有他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那么此时再使用集体式的指导方式,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临时改变或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也可以根据事先设想好的多种应变方案,通过师生、生生交谈或个别辅导的方式,顺应学生表达的意愿和需要,给予学生灵活机动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需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了解学生思维的现状与发展。在美术活动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会焦急、沮丧甚至于想放弃,他们只是处于思维暂时的停顿状态,需要学习新的经验,进行新的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状态再作出灵活的处理。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客观仔细的观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帮助。教师还应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及时进行引导,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了解学生当前的发展状态。在美术活动中,同一年龄段学生的绘画发展水平表现出不均衡性,发展快慢高低不同。教师应该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当前的发展状态,适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例如七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过了涂鸦和图式的再现阶段,转而对绘画的过程、艺术品的鉴赏感兴趣,喜欢用笔和纸来表现,享受美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让他们主动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经验。
  二、中学美术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指导模式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取得更好的开心效果。
  (一)创境激趣,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愿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各类问题予以充分的肯定,毕竟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动力。学生的自学探究可采用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形式。 比如,笔者在设计七年级《戏曲美术》一课时,事先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有关脸谱的资料。有的学生在字典里找到关于脸谱的名词解释;有的学生在课外书中了解到戏曲在中华民族的渊源;有的学生从网络下载了许多有关不同类戏曲人物的图片介绍。他们通过自学、查找与搜集,不但丰富了课堂知识,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合作探究,提高鉴赏。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为此教师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应加入一些具有竞争意义的环节,如在讲解《中国民间美术--剪纸》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民间剪纸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更深刻的了解其做工、制作的全部过程,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剪纸的尝试与实践,并将其作品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张贴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和欣赏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胆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是人文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训练操作,加强实践。训练操作是调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核心是“实践”。通过实践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鼓励他们进行自我体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以前很多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这样根本就没多大效果。因此,在美术工艺课里,笔者不会要求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么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征;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等。比如在《易拉罐的世界》一课中,教材中用易拉罐做,学生可以用各种材料制作,有玉米杆、竹子、泡沫、还有废旧纸盒、旧挂历纸等。通过合适的连接或插结方法制成,效果也很好,而且别有一番地方风味,很有特色。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自主摸索,领悟其中的奥妙。
  在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己成为目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