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庆全,许晓燕,周莉

   摘要: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国际背景和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状况,指出了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全面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所需要的政府保障、高校教育、社会支持等三大体系构想。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思考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大就业的首位,大学生创业目前已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首位。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该文件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可解读为:
  1.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需要进行创新型建设,以独立自主的思想、科技、文化、产业等为支柱。而开展创业型建设需要创业型人才,这些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是高等院校。
  2.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重理论、偏实践的现状,高校必须花大力气加强教学改革,使之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适应,而大学生创业恰恰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与补充。大学生创业的数量与质量,是对高校教改方向的重要指引。
  3.创业不仅可以带动就业,成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补充,而且可以逐步转变毕业生的就业理念,从历史上的国家分配,到当今的推荐就业,转变为个人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1.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经济几十年来持续而强劲增长,得益于其整个社会旺盛不衰的创业精神和千百万家小型企业生生不息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法国重视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大学期间,毕业生的实习课程较多,实习期一般为4至6个月,多的甚至有9个月。实习期间,大学生们与各企业进行多层双向交流,最后作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双向选择。加拿大大学生善于在实习中捕捉就业机会,他们或是通过由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或是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习”以找到工作。菲律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毕业获得实践经验。
  2.我国大学生创业背景与现状。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到2002年4月,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这8所高等院校确定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后,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热潮。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占毕业生的比例为5%,成功率只有0.15%。2010年,国家出台了进一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项扶植政策,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出现大幅增长。创业人数由2009年的1.1万增加到10.9万,但在630多万毕业生当中,比例只有1.73%,依然很小。令人困扰的一个是: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有七成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是高达70%的创业失败率。如何在大学生中宣传贯彻创业思想、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科技含量不高,与所学专业脱离。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大学生的创业产业倾向为:32.9%的大学生选择服务业(包括商贸业、金融和房地产业、公共和社会服务业等),19.5%选择IT产业。大学生创业之所以选择服务业和IT行业,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行业需要的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少。这样,必然使得大多数创业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方向时,忍痛割舍自己的专业,虽然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并不强调专业对口,但依然会造成人才浪费现象。
  2.赢利状况令人担忧。一项成都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利的比例较高,接近1/3,在校大学生创业无赢利的达2/3;创业赢利达到月入5万元以上,能够支撑一个中小型企业正常运营的比例只有0.8%,这表明成都市大学生创业赢利状况不甚理想。
  3.创业意愿下降,个体差异明显。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我国经济快速回升,企业发展呈现良好事态,使得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就业或考验,今年毕业生创业意向较去年比有所下降。同时,大学生创业意愿还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男性的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女性;参加社会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获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拥有良好社会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比例较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创业意愿高于经济条件差的学生。
  四、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
  1.政府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创业者创业意向不能转变成现实。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创业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扶植,依赖于政府的组织、政策和措施而走上创业道路。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政府各部门之间,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不能整体联动的现象,政策的协调性、操作性等方面还需加紧完善。
  2.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足,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近年来才被提到议事日程,而开始时仅限于思想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也就是这一两年,才把毕业生创业工作真正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始进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上来说,学生的观念从传统的就业观转变为创业,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也缺乏文化环境上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方法上来看,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高校还缺乏专业化的全职创业咨询师,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师资队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创业服务难以得到保证。创业教育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生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五、几点思考
  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并保障有效创业,既受创业者个人意向和能力的限制,也受创业环境及条件等因素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政府保障、高校教育、社会支持三大体系上全面加强。
  1.政府各部门加强联动,保障政令畅通,扶植到位。如前所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摆在工作的首位,这些部门还没能真正坐在一起,认真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特别在是具体帮扶的操作上,过于概念化,政策化。人设、财政、税务、银行等政府各部门之间,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联动,制订出切实可行、易于操作、便于毕业生创业的帮扶措施,推进大学生创业。政府部门应成立大学生创业领导机构,并设立专项资金,领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社区银行,提高中小企业创业的外源性融资水平。可优先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鼓励民间资本试办社区银行,化解科技型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要优化创业投资结构,完善创业融资资本市场体系,拓展创业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让保险、银行、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创投基金的设立。政府应加强以创业基地和科技创业孵化器建设,强化科技创业集群之间的网络交流,通过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地方政府的再就业、科技、中小企业等各项优惠政策要惠及高校毕业生。对其研发产品可进行产业化生产活动的,应提供产业化生产所需条件;不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向其他孵化器、产业园区推荐。

  2.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当前,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未来的大学生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是学术性的学历证书,二是职业性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创业教育证书。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升创业教育地位、改进创业教学内容和模式等措施,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意愿和技能。通过明确设立创业学科、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进创业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培养有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要切实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投入,要在就业经费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培训和孵化。要深入研究和重新制订学风建设标准,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纳入学风建设评价体系。要鼓励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考核毕业生质量和教学质量。要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和灵感;要通过开展创业论坛、经验交流、典型事迹报告、课题研究、模拟实践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
  3.大力营造创业文化,使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创业。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撑,创业已成为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政府、高校、毕业生的事,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事。毕业生创业思想的转变,与社会创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通过正规系统的创业教育已经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们已经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价值,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而今天美国的年轻人对创业表现出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说,创业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之中。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创业人才、崇尚创业精神、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风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使创业创新成为社会习惯,为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成都都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研报告[R].2010.8
  [2]张祝秀.美国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考察及启示[EB/OL].百度文库,2011.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8jyxm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