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追求幼儿科学教育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行知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地变为科学的中国了。”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培植。”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我们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作指导,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最优化,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我们开展了如下的尝试和探索: 一、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选择活动内容 1、观察幼儿的兴趣点,确定主题,形成主题网络 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孩子们好奇,好探索,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如:在幼儿园的操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几个孩子蹲着围在一起,好像在讨论着什么?我轻轻的走过去,加入他们“研究”的行列。“老师,你看蚂蚁在搬东西。”“老师,它们搬了豆有什么用?”“老师,蚂蚁怎么知道这儿有豆的?都到这儿来了。”小小的蚂蚁引起不少孩子的共鸣,我们及时地发现并利用这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确定为将要开展的主题。再通过对主题内容与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通过图示的方式,编制主题网络,反映主题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主题展开的一些主要线索。 2、根据主题网络图筛选生成适宜的活动。 主题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要素。当我们在“神奇的电”的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探讨“哪里有电”,老师想关注发电厂、交流电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们对电池、电动玩具更感兴趣,我们意到,并不是每一要素都适宜展开形成活动。于是,根据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情况,我们选择幼儿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和解决的问题,生成适宜的探究活动。 进行其他教育活动时,我们树立课程的整合观,充分挖掘其中的科学教育因素,例如:《颜色的变化》这一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通过无数次地画,无数次地试验,才会明白色彩的多变。带有科学成份的艺术活动才更加吸引人,如提取蔬菜汁、花汁进行扎染活动,尝试使用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画笔,可以创作不同效果的美术作品。 二、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主张教学方法一定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在具体教学中特别强调“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例如::《怎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这一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各种各样使鸡蛋落下来不破的方法,但同时幼儿也发现,同一种材料、同一种方法却有不同的操作结果。就如同样是用棉花把鸡蛋包起来,装在瓶子里从相同的高度落下来,但有的破了,有的却不破,当我请谢舒翔来操作时,马上下面的小朋友就嚷起来“会破的”、“不会破”,可结果却没破,幼儿就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他的没破,我的却破了,他的却没破。于是,我就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有不同的操作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发现棉花放的少了鸡蛋就会破,放的多了鸡蛋就不会破。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幼儿通过感知能发现问题,再分析面临的问题,充分运用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再亲身动手验证,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得出结论,并能在同伴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对幼儿来说这将是他们记忆深刻的生活经验。 三、以“社会即学校”为指导,发挥社区潜在的教育功能 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是与社会隔离的。他强调把整个社会作为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把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以更好的为教育发展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