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尧 周华丽
近年来,创业教育备受各国重视。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国教育部2010年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促进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就业指导中心四司局联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创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将有益于我国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高校经历了从教学型院校、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的演进。1947年,哈佛商学院首次把创业教育引入课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创业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开课高校达1,000多所,形成了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目前,美国高校设有创业学专业,可授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很多高校都形成了以创业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内容涉及创业意识、创业知识、技能及创业实践等方面。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院校有:
百森商学院创业学课程体系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的基本范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该院就在全球首推创业管理研究生课程,20世纪90年代初设计了世界公认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互相割裂的职能管理课程教学,从整体创业角度统整创业需要的知识,形成了覆盖创业机会识别、企业成长、成功收获等完整创业过程的课程体系,包括“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和“创业企业融资”等必修课,以及“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管理收购”“创业企业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领域专题学习和研究”等选修课。
斯坦福大学则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基础课和综合课两类:基础课层面,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拓宽基础课,加强学生通识教育;综合课程方面,开设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跨学科课程,文、理、工渗透。许多院系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如“投资管理与创业财务”“环境创业精神”“新兴国家中的创业家与投资环境”“创业管理”“创业精神与风险投资”“营销与生产一体化设计”“成长企业的管理”“创业机会评价”“创业战略”“创业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等。其商学院表现最突出,设立了专门创业研究中心研发课程。
中国大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2002年初,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拉开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序幕。各试点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取得初步成果。以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清华大学面向学生开设清华大学―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教育项目课程,侧重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领导力,普及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创新技能。课程包括核心必修课程、专题选修课程和实践必修项目3个模块,11学分,学制1年。其中,核心必修课程包括技术创业课程和全球技术领袖讲座;专题选修课程开设了“产业创新与创业”“技术管理课程”“知识产权管理”3门,学生从中选择2门;实践必修项目中,学员以小组为单位,由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围绕实际技术项目或参与技术创业企业实际项目,完成一份英文商业计划书,并进行答辩,为期1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来自北航产业集团中有企业经营经验的管理者,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设立北航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开设“创业新讲堂”,旨在通过学生与创业企业家交流经验,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帮助企业了解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精神。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综上可见,美国创业教育起步早,发展迅速,已形成系统成熟的课程体系,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尚在探索中,需要建设和完善。两相比较可看到:
1.课程内容和设置形式不同
美国高校已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涉及创业意识、创业知识技能及创业实践等方面,注重可操作性和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很多学校还设有创业学专业,可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各校根据自己情况设计不同课程形式,主要有课程式教育与非课程式教育,公选课程、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等;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刚起步,虽有一些代表性课程,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处于探索期,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性,侧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实践性较弱。课程大多是以选修课与必修课形式为主,局限于传统教学形式。
2.创业课程实践不同
美国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教师都是专业化、专家化人才,主体是本校教授或企业管理者等,经常组织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真正创业前积累有用经验。在我国,创业类实践课程类型相对较少,大多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以“创业竞赛”代替了创业课程实践。同时课程体系偏重理论,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动手能力较差。授课形式基本以教师课堂传授为主,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和创业经历;高校和企业联系相对较少,只有少数教师是行业、企业专家。
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借鉴美国和国内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导向,构建符合本地发展需求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可包括:
1.将创业教育必修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应积极寻找区域经济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切入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以此为基础调整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合理构建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包括:设置创业指导必修课程,讲授创业营销、税务制度、知识产权、合同与交易、市场竞争结构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基本知识,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2.设立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程
面向高年级学生遴选一批有志创业的学生,系统教授创业学、消费者行为研究、创业战略、创业机会评估等创业课程,在必修课基础上,适当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科目中选择。
3.在校园环境中组织创业实践模拟课程
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校园模拟企业、创业园区等,开设创业专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优秀创业者走进课堂,将实际经验带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师生互动,使课堂变成一种动态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自己创业寻找独特的发展领域和生长点。
4.设立创业教育真实实践环节
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优质课程资源,与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签订就业创业见习协议,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有计划地选拔高年级学生以岗位对接的方式,采取顶岗实习、课题研究、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形式,进行为期1个月~6个月的实习锻炼,挖掘学生创业潜能。设立学生专项创业扶持基金项目,通过校园科技园区孵化等方式,提供给有意向有条件的学生真实创业的机会和体验,系统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拓展。
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重要准备阶段,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探讨,对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
注:本文系2010年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研究成果,系北京联合大学2010年教育科研课题《地方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于 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