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各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离改革取得完全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总结已有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关于改革的突破点提出政府要发挥对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的监管职能,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企业能自觉发挥合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全方位多管齐下共抓教育。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22-0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艺术设计教育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同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所涌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提出不同看法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最为普遍的基本达到共识的一点,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必须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一个中心,两个主线。一个中心就是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突破点就在校企合作,所以规划纲要当中也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的问题,把校企合作定位成改革创新的切入口和突破口。笔者在这几年的执教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深入思考,结合国外的成功的教学模式和其他院校的教学现状,对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1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几个典型模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表达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急切愿望。经过笔者一番调研,发现开设本专业的各类型院校普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名目众多,很多新名词不断涌现。比较典型的合作模式,大体如下:
1.1 学术交流式
属于比较浅层次的合作方式,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第一种是把在企业工作的优秀设计人才和设计管理者请到学校,开设讲座和座谈会等。第二种是让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去,这方面主要局限于参观和游览。
1.2 联合工作室式
各类院校基本都在校内创建了校企联合工作室,也有的叫做“教学实验基地”或者以企业的名字冠名的“研发中心”。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与服装系就和十多家全国著名的染服企业和机构签订了教学实验基地的合作协议。
1.3 双元教学式
双元教学法借鉴的是德国“双元制”教育理论、模式和方法,在我国有“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学工交替”、“2+1”等各种模式。学校按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在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学校学习相互交替。
(1)订单式常以企业冠名的形式出现,如武汉科技学院的鞋类设计专业“诚达班”。订单式培养的优势是学生一进校便就业,校企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深入,更加稳固。
(2)承接项目式由学校师生自行组建设计公司的构架,承接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设计项目。如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的“古运河之恋”――世博婚庆盛典暨首届爱情文化创意博览会。开幕式上表演的70套创意婚礼服饰全部由该学院服装系的师生设计、制作和编排完成。
2 现有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分析
2.1 校企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但非名校则很难寻求有实力的企业。拿企业创办校内实验室来说,投入动辄百万,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费用还要高,以联合培养200人计算,每位学生每年2500元的培训费用,3年共计150万元。中国传媒行业五十强的江苏华实为南艺传媒学院一次投资五百万元,设立了“华实原创基金”,每年提取人民币十万元用于奖励南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成果。企业如果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或者过于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的话,就不会如此积极主动地对校企合作的项目投资。
2.2 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但缺乏有效保障,难以维持长期的合作。学校希望得到企业设备、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助,往往忽视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企业也容易形成对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导致双方的合作中止或失败。因此必须要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的制约和支持。
2.3 合作深度层次不足,基本还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有些学校对于校企合作只不过是“叶公好龙”,并不采取实际的行动,或者只是表面文章,或者是本身能力和水平不足,没有实力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能起到培养具备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个校企合作的初衷。
2.4 校企合作自由度大,但容易使得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只要校企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即可,政府还没有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干预,缺乏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对于合作双方的利益保护不够,还没有出台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奖励机制。
3 有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一些学科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的人才不同,其培养的人才更偏向于技能应用型,这与职业教育提出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接近。国外的一些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相当明显,可以为我所用,比如加拿大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FE体系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都是实践教学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艺术设计院校已经在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进行探索实践,比如上文提及才几种校企合作范例,但是小范围的、个体的单独行动并不能得到很显著的效果,关键还是要靠政府主导、全行业参与和社会的支持。
3.1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推行等级证书考核制度
综观国内一千多所提供艺术设计教育的院校,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近年来设计专业的改革轰轰烈烈来势迅猛,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效,但也难免鱼龙混杂。因此即要保持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必须有一套严整的体系规范。澳大利亚TAFE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的依据是州教育部门认可的由各行业制定的本行业职业技能认证的具体标准――培训包。每个培训包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能力标准;②资格证书;③评估指南,培训包还包括非国家认证部分。通过制定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使TAFE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能力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加拿大的CBE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作为培养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这种能力是以职业为导向的综合能力,是展示受教育者技术、行为和知识的总和。而目前我国对于本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对于指向职业能力标准的规范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更没有详细的指导文件。因此必须制定这些目标和规范,改革才能有方向有成效。
从学生自身来说,从事这个专业必须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而职业的后续发展又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淀。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教育的指向仍然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重视前者忽略后者的被认为是培养艺术工匠而不是设计师,反之又被认为培养出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动手能力。殊知设计教育要走出空中阁楼与生产联姻已属不易,又何暇顾及后续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高的目标通过三年或四年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达到的,可以借鉴TAFE体系的终身教育理念,实行专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不受年龄的限制,在校学生、从业者甚至普通的爱好者都可以考取与之能力相对应的等级证书。在全国范围内证书都是有效的,考取的程序是完整的规范的,也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纸上谈兵的考试方法的。TAFE的教师采用12种标准测试的方法中的某几种对课程进行考核,分别是: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作制作、书面答卷、录像以及其他。借鉴TAFE的测试方法,相对于理论考试来说,应该更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也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向企业争取真实的设计项目,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2 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参与专业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持续发展
TAFE模式是典型的企业和企业家直接参与教育实施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提供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只不过是一个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无权自行设计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各州TAFE教育管理机构设计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机构下设一个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一般是由教学经验丰富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教育专家,还有企业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状况对人才需求做出预测,所设计的课程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家甚至还做为学校董事会的成员,直接参与到学校管理。学校的教师中超过一半是来自企业的兼职老师。可以说,TAFE模式是企业介入学校教育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在我国可以利用现有的各行业的协会,增加一些教育专家、政府官员等,组建一支这样的专家委员会,参与课程设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原来我们所知道行业协会通常是来自校外行业内的权威人士或者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是主管部门的科室人员组织起来的,但是像绍兴职教中心,就由学校的老师牵头建立行业协会,或者成为行业协会的主导成员,如果是这样,那么行业协会发挥的职能就更好一些,更多一些。通过参与到专业教育过程和学校的发展管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深入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显得特别的障碍重重,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不具备很高的科技含量,准入门槛较低,学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为企业提供技术、设计、品牌包装与策划以及设计管理方面的服务,这直接导致校企双方的合作缺乏根基。而设计公司一般规模较小,就算大公司的设计部门接纳能力也很有限,学校根本无法成批地安排学生到职业岗位实习,只能采取分散到各类相关的岗位去,在这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可以把一些小的企业串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丽水青田的特色产业是石雕,青田职业技术学校里办有石雕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内基础训练之后都是化整为零,通过行业协会把学生派遣到地方上的作坊,向民间的工艺美术师学习。嘉兴这几年也在开创集团化办学,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市本级和县市一些院校参加,还有几十家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整合在一起,成立了欣禾职教集团,下面还有结合产业的若干分会。通过这个平台,学校、行业、企业包括科研院所,定期组织见面会探讨有哪些合作的共同点。
3.3 鼓励企业参与教育,参与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校企合作常常是一头冷一头热,学校迫切希望寻求校企合作的途径,企业却缺乏热情,学校和企业没有形成合作双方的共鸣,如果企业能看到合作有帮助,有利益,那么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澳大利亚,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很高,相比而言,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的长效机制,保障企业的利益持续,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同时也鼓励企业向学校输送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采取政府,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支持与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和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澳大利亚TAFE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TAFE的教师至少要有三年专业实践经验,有的专业甚至要求五年或十年实践经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就保证了TAFE学院为产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一些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非常注重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这固然是很重要。然而,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更重要。我国的大学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来源结构不合理,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较差。因此,校企合作也可以表现在让教师参与到设计实践,提升自身能力上。
近些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校企合作越来越紧密,方式越来越多样,不少来自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但是,与TAFE体系相比而言,我们目前的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没有出台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管制度来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督,没有将行业企业的指导与参与制度化、经常化,没有切实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学校与行业间的密切合作,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