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工作,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及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课堂参与
长期以来“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教学形式,影响着教学工作,而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下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基础教育关系到一个人族生存、发展与进步,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新理论带进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此,笔者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一、当前藏区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偏差
1.教师自身培训不够。课程改革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例如综合实践课程,对许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自己开发课程。新的教材往往形式多样,使得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也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外部条件不够。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分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可以借鉴及做法却却是很少,并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只是注重不差上,没有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3.观念更新不够彻底。我们在教学创新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在观念上还存在着,课程改革只是换了新的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部平衡的原因之一。
二、运用有效的语言教学
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师生进行交流的主要是语言,因此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教师说话时语言要清晰,具有亲和力,能让学生接受,不重复,不带口头语等,教师要做好的示范,提出问题不能过于大或者过于笼统,大或者笼统会让学生无妨入手。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思考不足或者对学习文章内容是没有铺垫,会把原有的活泼课堂氛围,僵硬化。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提出大或者过于笼统的问题,即使需要,也要加以引导,运用多种方式铺垫,等学生在学会思考后逐步提出较抽象的问题。
三、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1.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是则罔。古今中外的有学识的人,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大多是采用老师讲课,学生听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种机械式的记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这让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增加了智慧。
2.激发学生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讲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等方面的故事。也可以给学生讲道理,明确目的,为了使积累收到更好的效果,必须要求我们讲明道理,让学生明白积累的目的,充分认识积累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展示在积累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成果,让学生相互交流,在其交流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积累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及好的办法。
四、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一篇文章,一个段落有时也是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要让学生多说,多提问,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是学生学习,提出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所以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要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哪怕学生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觉到对他们的认同,少些失落感,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会拘谨,是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给学生明确的答案,不能含糊其辞的或者模糊不清的回答学生。
2.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积极的益智活动,它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扩大只是领域,发展思维和语言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观察及理解,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的图像,无形中也就把生活及教材内容联系起来了。
五、因材施教
无论从心理、生理、先天遗传和后天不同的环境影响来说,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考虑到各学生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经过多种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班内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积极,理解力强,基础扎实,成绩较稳定;B层为中等学生,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力较强,但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中等,有时欠稳定;c层为各种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足,缺乏信心,基础和理解力较差,成绩欠佳。我将三个层次的学生状况制作成一份档案,以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绩和能力,跟踪每个学生的动态化过程。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这样使不同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在学习中通过努力奋斗而达到最佳状态。它对不同水平或不同需求、不同定位的学生同在一个班级共同学习有一种推动力。它一方面克服了以往学习水平低的同学容易产生的自卑感和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激励和鼓励了个别拔尖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水平攀登,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总之,教师只有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一点拙见,请各位同仁指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