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晓丽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那么,如何才使高中地理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地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地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客观差异及个性化发展问题,强调了学生在课程学习内容上的选择性。这样,在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组建的开设不同选修模块的教学班内,必然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同一个教学班内学习同一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学生,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习惯差异很大。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我们有必要格外关注教学目标、学习指导等方面是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尊重,是否注意了因材施教及个别化学习指导,学生在认知、智能、情感等各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二、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能否发现、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且探究价值高的问题至关重要。创设问题情境,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硬件基础、师生水平等相关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设疑与导思方法:无疑处设疑导思;抓“文眼”设疑导思;在学习误区设疑导思;联系实际设疑导思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疑导思时,不要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的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但又不能将问题设置得过“大”,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要让学生站高点就能看得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三、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性学习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它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的场所、时间不再是固定的,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学习空间而言,新课标要求打破教室界限,可以在阅览室、资料室、计算机房,也可以在实习实践场所、调查的机关部门等。就时间而言,地理学习也不再统一为以一节课为一个阶段,而是可随内容和学习方式改变的随机延伸。新的学习活动形式、空间的扩大和时间的变更,都体现出更加开放的学习特征。新课标在教学内容的变化上与旧教学大纲相比,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用,教师和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这是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实践。
四、精选课堂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的小组讨论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相互全面交流。讨论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它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发现新的观点。地理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特别关心弱势学生,平时要多与这部分学生交流,使他们消除对老师的心里恐惧感,把老师当成一个可信赖的长者,可以相互交流看法的朋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思维、心理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地理教师之间还要资源共享,注重合作,共同提高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上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钻研地理新课程,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注重合作。
总之,新课标从根本上变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它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新时期实施这一转变的理论依据、实施途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满足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要求。只有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使高中地理课堂活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