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贺祥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情景,布置任务
  设置情景,是学习的首要条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完成学习的动机;然后布置任务,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务”的创造性设计、构思非常重要,“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特别是学习的情绪方面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很好地为学生营造恰如其分的、以人为本的、具有个性化的人文主义学习情趣和愉快的学习心理的学习环境。在设计“任务”时,还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的学习知识任务,怎样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周围的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预测学生对这些任务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以便有效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过程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
  (一)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
  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学生会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是整个教学的重要过程。
  (二)学生质疑解难。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情况下,自行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的自由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地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1.分组协作学习。采取将优等生、中等生、缓进生进行混编,以优带动后进,使优等生在帮教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使中等生开阔眼界,使缓进生得到及时帮助并有所进步,所涉及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
  2.组与组间的协作学习。主要指各小组完成任务以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实现全班资源共享,通常采用讨论式、竞赛式等形式,共同解决探究时遗留的各种问题。
  3.师生协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何时候都少不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师生协作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要体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融洽协作关系,形成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的氛围。教学时教师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
  4.完成探究。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探究学习成果的进一步完善、修正,通过前面的质疑解难、讨论解决、形成共识的一个过程,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广阔天地,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技术。
  三、成果交流与展示
  这一过程是师生共享成果的过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完成阶段性的成果,这个过程是知识的汇集、共享过程,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通常我采取学生小组自评和教师点评的评价方式来完成,教师通过对学生间不同的观点的点评,进而实现补充、修正,于是大家可以共享集体成果,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识的建构。同时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继续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群体协作精神和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整个交流展示过程,也使学生拓展眼界,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取知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四、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科学评估、激励评价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消极的评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会促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多种激励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逐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是对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出的正确结论给予真诚的赞赏性评价,比如《我的小简历》一课,在学生创作简历时,我发现平时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把简历做得与众不同,我便及时进行表扬,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用赏识的目光望着他,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似乎变了,信息技术课上不那么沉默寡言,学习更主动积极了;二是善于把评价转化为一种期待,评价形式力求多元化,尤其是对学生暂时表现出来的不尽如人意处,更应巧妙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待,进而化为一种积极的行动;此外,我还采取“竞赛与评比”“竞选‘小鼠标’智能星”“争做‘小问题’星”“创造星”等方法,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之,经常性地使用“不错”“你能行”“你真棒”“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
  激励是一种力量,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走向成功的力量。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