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卞培培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搞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语文教师应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一、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更能培养阅读能力。而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的现状,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多读书的好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齐读、对读、自由读、体验读。这样把纸上的“死”铅字变成了“活的”,活在了学生的嘴里,活在了学生的心里。再如读《丑小鸭》在花园的一部分,在读词、读句的基础上,把丑小鸭勇敢的追求美与幸福,善良、美好的心境读出来,从而更好的理解主题。这也体现了阅读的三个环节,即默读、细读、品读的过程。
  
  二、把握思路感知全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陶渊明说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就是说我们在读文章时要下苦功,只有深刻地感知全文才能有所收获。也就是说读一篇文章应先通读全篇,得其大意,再逐段分解细读,最后再通篇领略,总之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的反复过程,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一定能读懂、读通,读出感知来。
  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接着,根据文本特点理解内容。譬如学生在学习记叙文《羚羊木雕》一文时,首先要理清记叙的内容,我送木雕――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去万芳家要木雕――万芳把木雕还给我。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是找出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文,我们就应该先找出表述观点的句子,每一段的中心句则一般都是关键句,说明文中表述被说明事物主要特征的句子和句子中的中心词语,则大多数为关键词句。找准了这些关键语句后,无论是阅读课内的还是阅读报刊上的文学作品,我们就会懂得欣赏作品,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在做阅读题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展开想象,体会文章意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而且还可以培养想象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
  想象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它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化,我们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的园地,想象力与创造力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哲学家康德说过: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段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如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以“于勒回来了!”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想象于勒发财回来后一家人对他态度的转变;又如在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诗时,当读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时,通过想象,就会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画面: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时梅花已经凋谢,梅枝隐藏在花丛之中,它像一位温情的姑娘,默默地望着美丽的一切,脸上露出微笑内心充满了欣慰。这时,我们再深入地想一想,梅花在“俏”时“不争春”,凋谢后在“丛中笑”,这是一种多么乐观、谦虚的态度呀!给学生留下阅读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想象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偏远的农村学校图书不丰富且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语文教材除课本内设置了大量的自读篇目外,还配备了一套课外自读课本,这说明语文课堂现在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是获取阅读知识、方法的地方,学生要从课堂上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基本的阅读方法,在自读课文学习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识别字词、分析句子、总结课文,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及时了解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这样有利于向学生推荐书目和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引导。因此我觉得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我们丰富和积累语言,提高理解和认识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