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管中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的趋势。为此,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学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它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乐学、爱学,才能迸发出想象力,愿意思考和回答老师的提问,那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就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自由而充分地发挥时,创新意识才有可能产生。反之,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压抑,学生顾虑重重,即使老师有很好的设计,口若悬河,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所以,创新教学的课堂要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速读课文,按照文章情节的发展顺序,说出文章的主要情节。这一活动明确了学习方向,通过学生阅读回答这两个问题后,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心得,互相补充,互相提示,让学生探究回答,通过学习文本,认为“飞渡”反映了什么精神?感悟到了什么?有的说“自我牺牲的精神是感人的”。有的认为“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让学生找出学习文本的最深的体会,写一篇日记。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究者,他们的内心感受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他们的自我认识的信任度得到了提高,这样有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是学生成功的秘诀。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好奇等特点,结合教材,适当创设一些趣味性、形象性、实际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自己做道具,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形象化、游戏化,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有趣,学生兴趣浓,效果较好,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后进生,在这种创造性的气氛中,也被唤起求知的欲望,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了想象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教材却在很多方面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致使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的活力,而新课标就此积弊。
鲜明地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地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风,注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终于有了自己畅想的天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想象。如我对所教的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想象的写作,写“假如我会克隆”,学生大胆想象,尽管有的学生的想象还很天真,但表达了他们的美好愿望,也表现了他们大胆奇特的创新思想。
四、提倡质疑求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没有“疑”的课堂就如一潭死水,教者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者却无精打采导致产生厌学心理,这种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做法,无形中已使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受到了窒息与扼杀。教学大纲将培养学生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列为重要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当今教育界正大声疾呼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可见对学生进行“勤动脑,善质疑”的学法指导已显得迫切而必要。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在教师精心设疑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寻根问底的精神,教会学生主动质疑、探疑,绝不人云亦云。要把由教师提出的问题交由让学生来提出,这样才能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合作中学习探索、解决疑难;组织问题小组,归纳提升问题,师生互动解决;还可以采取自由组合,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班上任何一个同学作为自己合作的伙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来解决,并随时做好回答其他学生提问的准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而是要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并参与探究。
五、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实践活动对于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醉翁亭记》这课,我设计了“导游解说”,学生自编导游词,给游人(同学)当导游,“游人”的质疑、体验,都是实施语文实践活动。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赋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权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会把语文实践看成是自己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我们从每一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新世纪的学生具备更高的创造能力,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这才是现代语文教师的真正使命和责任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