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若玲 陈为峰

  一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高考最显著的特点是“凭分取人”。“凭分取人”的高考固然公平、
  公正、高效,但是其“指挥棒效应”对教育产生的弊端为世人诟病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还是教师、家长,都将考试分数视为命根。不谙世事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压抑天性、缺乏活力,漠视社会、不负责任、不善合作、自私自利……长辈们不是没有看到他们的这些问题,但是在分数面前,这些问题显得微不足道。当他们跨过高考的门槛,进入高校,步入社会,学业成绩逐渐处于次要地位,而只是作为综合能力的一小部分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曾经的骄子原来存在这么多的不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他们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高考改革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刘海峰教授曾归纳出八对主要矛盾,其中之一就是“统一考试与考查品行的矛盾”。统一考试的主旨之一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其目的是保证选才客观公正。而考查品行对于选才是非常重要的,有才无德之人从某个角度上说对社会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但是,品行的考查由于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高考作为一种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几乎同时诞生的统一考试,为新中国的建设选拔了成千上万的人才。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人需要全面的素质与个性的发展,那么,作为选才重要手段的高考,是否应该停止走向只认分数的极端,逐渐地朝考查素质回归呢?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若不改变“凭分取人”的现状,现行高考制度将继续成为素质教育的障碍。
  
  二
  
  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到底谁该为这次经济危机负责?人们辩论、反思的焦点是人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力等问题。而这些无法用知识多寡来考量人的品质,是只重分数的高考无法“指挥”和引导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思考只是一方面,当我们用“80后”“90后”称呼新一代时,其实已隐含了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担忧。
  综合素质评价用“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两个维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亦将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要求个体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将自己融入团队、进行有效团队合作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常缺乏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高校虽然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由于“疾入腠理”,治起来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
  
  三
  
  将综合素质评价明确纳入高考录取的考量范围,将会在观念上逐渐影响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在新高考的引导下,家长和学生不会只认分数,而教育工作者应借此良机大力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然而,仅凭课堂上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修养的;考卷无法衡量出一个人的审美水平;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是书本之外的东西;有限的体育课也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应该通过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品味,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良好的氛围来源于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