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 磊
摘要: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在各方面都倡导新理念,但农村小学教学大部分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教学效果令人担忧。本文将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作文 教学 问题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在各方面都倡导新理念,但农村小学教学大部分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教学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教学效果令人担忧。对于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
(一)作文教学理念落后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年复一年地“抄、套、编、背”的做法,在作文教学时只注重作文的形式,缺少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不能做到授之以渔。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发挥不到位。不少语文老师没有一个学期或学年的训练设计,更看不到每次作文课的教学方案。往往是随着教材后面的题目,提上几点要求,让学生去写。而面对学生习作表现出来的情况,则批评多,体谅少;训斥多,研究少;嘲讽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文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再次,作文教学应该遵循“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课标对各学段的作文教学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一部分老师教学并没有从一年级开始起步,训练缺乏层次。
(二)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一些作文教学继续沿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三步曲”。整个写作过程缺乏实地观察、启发诱导、互动交流等有效手段。
1.教学孤立性。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实际教学中看,读和写两条线分开的现象较为普遍。
2出题主观性。教师在出题时,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不是尊重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作文训练规律出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要求。大多数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书面作文训练主要从三年级开始,又一般以八篇大作文和八篇小作文作为标准的训练量。多数语文教师对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认识不清楚,作文训练目标陷入了极大的随意性。
3.指导盲目性。有不少教师把“指导”狭隘地理解为“作前指导”,所以,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至此处。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去认真地体验和训练,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如果教师只是把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抄在黑板上,“扶着走”、“一言堂”,包办代替,让学生写“遵命作文”,依杖而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这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
4.认识片面性。首先突出表现在“重大轻小”上。85%以上的学校提出对大作文要精批细改,对小作文则可以简化,一般只是改改错字病句,不须眉批、尾批。须知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在形式上可以有大小区别,但在实际教学时绝不能有轻重之分。其次是圈点偏向优美词句。有些教师把好文章狭隘地理解为美丽的词句,而对美丽词句的看法,又脱离了切合实际、讲究实效这一标准。有些语句明明属无病呻吟,胡套乱抄,与前后文内容连接不上,与表现中心毫无关系,反而也被加上圈点了。这样是暗示学生读书时只注重美丽的词句,作文时只用心于词句的修饰。
5.讲评敷衍性。多数教师在作后讲评时基本超脱不了“总述写作情况――分述优缺点――评点一两篇学生习作”的路子。且评完即完,不给学生第二次修改的机会。更有甚者,小作无讲评。
(三)作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观摩课和教师的教案等,很少有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内容,这样就使作文教学这个难点不但没有去突破,而且也不愿有人去突破。
二、从学生写作的角度出发
(一)阅读面狭窄,材料积累匮乏
农村小学的图书阅览室的藏书量不多,再加上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们除了为学生购买作业试题之外,并不情愿购买有助于孩子身心素质提高的课外读物。因此,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不到保证,积累的语言材料就相当匮乏。另外,农村的学生相对于城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即使有话可写,也多用口头语言。对语言不会描述,语言不精炼等情况时时发生,甚至出现知识上、逻辑上的错误。再加上农村学生惯用方言,所以,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差。
(二)写作内容平淡,结构层次混乱
学生的作文大多结构难以把握,缺乏层次,文章内容停留在生活上,缺乏描写和联想。很多学生在习作时,有的一整篇作文就只有一个自然段,有的是胡乱分成两、三个自然段。在形象描写时,仅限于反映事情,对于主人公在事件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一律没写,写法单一,文章内容比较苍白。
(三)实践活动贫乏,写作欲望不强
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本来就缺乏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话题,导致学生一上作文课兴趣就减去了一半,作文时自然就会出现抄、套、编、背的现象。
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仅仅在教学业务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写作教学的路上,希望更多的教师集思广益,共同探索出一条更有效、更适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路子来。
参考文献:
1.张燕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3月
2.杨云飞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农村优势》 贵州民族报 2006年6月
3.刘勇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读与写》 2007年5月
4.徐霞山 《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08年8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