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伟
摘要:赏识教育在教育方式中是学生的和风细雨,也应该成为我们老师教学过程的法宝,它可以使老师同学生一起在幸福快乐中教与学,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这个过程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个性差异,让每一名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我,使他们在轻松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赏识教育
赏识是人的本质需要。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的评价。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其实最怕的不是吃苦,最怕的是丢面子。
赏识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总是按一个模式去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不能接受学生的失败。这种教育伴随着教育者抱怨、指责、贬低的声音,教育者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学生,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学生的心伤痕累累,信心全无,甚至破罐破摔。赏识教育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失败。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体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是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
一、赏识的前提,应该是关爱学生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我深深地知道,教育的天职是关爱学生。有句古训“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时刻告诫我们:谁会爱学生,谁就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谁的教育才有力量。正因如此,在教学中,我恪守爱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信条,表现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也是如此。如:学生说“老师好”,我会发自内心地回应一句“你好”,而不会置若罔闻。当学生有少许进步时,我都会说他们“真棒”;对学生的帮助,我会说声“谢谢”。是的,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教书,更是在育人,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况且全国优秀教师窦桂梅老师也说过:小学教师,本身就应该姓“小”!正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碰撞中,我虽然没有像家长那样与他们呆的时间长,但我照样赢得了学生的心,获得学生的信任。
二、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有部分老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若此时我们老师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你不能让学生泄气,所以要鼓励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移。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再如对闯祸的学生也一样,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了不良的影响或失去了信心,而此时老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平息学生的惶恐心理,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的心里依旧充满希望。同时还可以举自己或名人在小时犯错的典型事例以教育,来缓解学生的心态,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这不仅能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三、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像这块料子吗”、“别异想开天,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事。”也许你老师的一句话,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四、课堂教学要讲民主,存个性,宽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塑造学生个性特征
赏识教育色彩的课堂是一种充满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课堂,当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能容许学生有不完美甚至错误的表现,不再百般驾控、抑制学生思维时,即意味着全体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有何等差异,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都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得到鼓励与赞许,学生不会因分数的暂时落后和学习的一时困难而遭受歧视和嘲笑,他们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现、培植、张扬和发展。这样一个富有个性、充满多样性、允许标新立异、可以自由想象的环境,是极利于创造思维存在和生长的。衡量学生的标准不再是简单的量化分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会充分显示与发展起来。
相反,如果还是采用比较陈旧的教法,拘泥于教材,教参,“标准”答案,而对学生的新见解不予赏识或褒扬,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泯灭,创新能力被扼杀,往往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的“优生”,而低分的“学困生”就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遗忘,甚而至于被遗弃,而他们当中往往蕴藏着很大的潜力或某种奇特的能力。因此,要使学生能在学习汉语言知识的同时,得到赏识鼓励,得到情感的熏陶,以培养他们豁达乐观的健康心理,积极向
上、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多向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动机。
五、课堂教学中要改旧习,立赏识,尚自然,以学生为主角,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自信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老师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学生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学生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学生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因此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建筑自信的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
提倡赏识,并不是要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要教师有包容之心,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失败的基础上找到“登天的感觉”,尝到甜头,并且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的不足,发现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父母、家庭、老师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的做法对你的学生是最合适的,要靠自己创造性地去发现,这便是教育艺术的奥妙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