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智敏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曾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意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它列入了未来发展的规划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身体健康要从娃娃开始抓起,那么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从娃娃开始抓起之外,更要从平时抓起,从细节抓起。只有提前着手,才能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又该如何开展心理教育呢?
  目前,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与进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两种重要途径。但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应该是从多渠道多角度出发,因地制宜,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学习各学科科目中度过的,心理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比较一下中学的众多科目,无论是数理化等理科,还是政、史、地等文科,都是偏重于客观规律的理性分析,这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但较少能触及人的情感、人格等领域,基本上是“死”的。而语文,则是活生生的,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穿了,语文就是以母语为工具,以文学、生活为载体,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量化指标,旨在使学生能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类,抱有一种终极的关怀,真诚地面对心灵,能时时感受到快乐、美、爱和幸福,从而去创造它。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天然具有的鲜明的人文特征和深厚的感召力。它使语文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突出的功能。所谓“文学即人学”,语文科最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情操、意志、品性、爱好、禀赋、性格、才能、气质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中去,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于语文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同教材教法的关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施心理教育。下面,笔者将重点阐述在平日
  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
  
  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突出一个“情”字,至情化为甘霖,感染和教育学生,“情”字似乎是工作的关键。其实,我认为,”情“也有源头,这个源头,就是教育者的德性和人格,因为人间至情哪里能离开人的崇高信念和高尚情操呢!那种做作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假之情,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吗?
  德国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选任课教师的性格、态度不同的几个班,然后给各班学生分配完全相同的工作。结果表明,任课教师性格急躁、感情冷淡、对学生严厉的,学生大多精神沮丧,相互倾轧,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而任课老师情感丰富而又热爱学生的,学生都具有和睦相处、正直互助等品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不仅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提高了工作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实效性,而且使心理矫正和健康维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根本上去消除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不仅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创设宽松、欢快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成长的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成分更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关键是教师做“教练”“导演”,让学生做“演员”。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欢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在课堂中实现自我塑造。而要做到这一点,我坚持遵守“三三原则”,即三个欢迎,三个允许。欢迎质疑,欢迎对教材提出不同的见解,欢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允许提出错误观点,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这样,在课堂中便能形成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研讨的民主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学生思想的泉水便会无拘无束地奔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有思想碰撞,就会在质疑、论辩与阐释中获得真知灼见。如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后,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篇课文,唯独有一个学生说他不喜欢,还说出了不喜欢的原因。尽管他的理由在我看来是“幼稚”的,但我允许他保留意见,并且赞赏他不迷信、不盲从的勇气。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对他们错误的言行举止作出善意的分析说明,给他们留有思考和改正的余地,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作为主体参与的欢快,并将这种欢快与周围环境的轻松、欢快相协调,从心理氛围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和自信,这样就能以个性特长的发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各项素质的逐步提高,增强对集体的热爱和未来的憧憬,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三、改好作文、日记
  
  “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一般也都是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写日记更不例外,因此,作文是学生做人的体现,日记是学生心声的流露。因此,批改作文、日记时,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批改,更应该通过批改作文、日记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几年来,我在学生作文写下的批语中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作文技巧方面的,一是做人方面的。而对于日记评语,更多的是从思想、做人方面来引导学生。
  例如,总结本学期的期中测验后,我布置学生以“试卷发下来后,我感到……”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改作文时,出于我的意料,有一位得了58分的学生竟写了《试卷发下来后,我感到很高兴》。初看题目,我勃然大怒,心中骂道:这真是无可救药的白痴。但我还是怀着愤怒之情把作文看完了。他因58分而高兴是因为根本无心向学,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58分,他当然高兴了。其实从作文的字里行间,我能看出其实学生的“高兴”是假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因为太多的不适应,他对自己缺少信心,对自己的初中生涯感到渺茫。所以,看完作文之后,我的心也平静下来了,如果我对这位学生大骂一顿,不但学生没有救,连我自己也没有救了。于是,我挥笔写道:“你很聪明,不费吹灰之力得了58分;你很乐观,能含笑面对58分;聪明加乐观,再加上认真与勤奋,老师肯定十几年后的你一定是一条好汉!别让老师失望,也别辜负了你那聪明的头脑和乐观的性格啊!”从那儿以后,那位学生认真多了,在他后来的日记里,我不断地鼓励他,他现在已经成了班中的成绩中等的学生了。
  总之,改好作文、日记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更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抓好“每日一句”环节
  
  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使许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不凡的业绩,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云:“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因此,在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总能抓好“每日一句”环节,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课前的时间抄一句格言警句,并让学生尽量背下来。日积月累,学生抄多了,心中的那盏“灯”也越来越亮了,平时的交谈中、作文里、日记上,常常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很多学生都懂得用格言警句来鼓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埋怨作业多、时间少,诉完苦之后,他在日记的最后写了这么一段话:“记得歌德曾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我没有充裕的时间写作业,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善于利用时间吧!”看后窃喜,我想这应该是“每日一句”的功劳吧。
  一个小小的环节,仅花几分钟时间,但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何乐而不为?
  
  五、搞好语文活动课
  
  教育改革不断地发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光凭每周几节课的学习当然是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小灶”――搞一些语文活动给学生补充“营养”。
  1.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扮演“小老师”等活动,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活动,凸现他们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挫力。同时结合教学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
  2.淡化考试,灵活检测手段,突破评价方式。如成语接龙、美文摘抄等。让大多数学生有获奖的机会,能展示自我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肯定自己“我是个正常人,在各方面不比别人差”,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
  3.在作文中设计一些有关心理问题的题目,让他们学当心理医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但教师在设计这些题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不能贪大求全,把握好“度”。如我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先引导学生分析“我”父母的心理,再换位思考,你要是当了父母,如何处理好孩子交友的问题呢?然后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是如何较成功地处理的,并以此写一段短文,提高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这说明在作文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疏导、自我调适、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指出:“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敢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所以,语文老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要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这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