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斌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是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是现代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在开展创新教育活动中,首先需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念,灌输创新教育对于中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以及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解除中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在中学生创新教育中;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中学生的“虚荣心”效应。中学生创新活动中的很多发明或专利成果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最初辅导老师的启发与鼓励。当中学生在得到表扬和鼓励之后,其将在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中认识自我并不断成长和提高,从而促使其自己与辅导老师的赞扬保持一致。 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我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学生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在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数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充分挖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和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搭建一个平台,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四、鼓励求异思维。挖掘创新潜能
求异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鼓励各种思维结果的存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思维的意义,自己见解的价值。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所以兴趣是求异的前提,又是求异的核心。只要能自圆其说,并有一定道理。就加以肯定,而不必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现存的考试制度及统考形式。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见解的发挥。老师按照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施教于学生,不允许有“百花齐放”,只能是“百家齐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一种惰性,依赖于老师所教的“正确答案”,而自己则被动地加以接受,潜意识中的“自我”被扼制。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创新自学的空间。培养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最终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