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提问激疑技巧概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少好
恰如其分的提问、激疑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下面从七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提问、激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激疑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提问、激疑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激疑,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二、提问、激疑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激疑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提问、激疑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激疑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问、激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激疑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激疑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问、激疑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1)、点与面的关系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激疑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激疑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曲与直的关系
提问、激疑,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
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激疑而提问、激疑。提问、激疑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激疑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六、提问、激疑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留下伏笔;"自成靶子式"的提问、激疑,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警戒"的敏锐状态,从而从反面锻炼了其思维的判断能力,培养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层递式"提问、激疑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激疑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激疑,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七、提问、激疑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激疑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激疑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激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激疑的教学功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