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创新为核心,建设环境工程品牌专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训民 杨嘉谟 李庆新 张 莉
【摘要】本文从品牌专业的内涵出发,围绕环境工程品牌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一是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特点定位专业建设的目标,科学构建有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是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二是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进优质精品课程群和特色课程建设是品牌专业的基础;三是以科研促进教学,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环境工程 品牌专业 特色课程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53-01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事物存在的价值量需通过形象确认才能实现,形象的巨大功能已被普遍认同。此境之下,高校品牌专业形象也获得了全新的意义与价值。所谓品牌专业形象,是这个专业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公众对该专业客观现实的整体印象、看法、态度和评价的综合反映,是这个专业办学质量、水平和实力的外在表现,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地位的显示,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对此专业选择与权衡的重要依据与指标。随着高校间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创出声誉、创出效益,使得品牌专业建设在高校建设中也日趋重要。
我校1997年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跨越了三个台阶,2003年获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得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评乙级资格”;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并建成湖北省化工清洁生产中心1个;2007年批准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并在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生长一个崭新专业――环境监察专业。通过十年的建设,我专业的办学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竞争优势明显,在社会上知名度高,较好地适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回顾十年建设的历程,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品牌专业的创建,核心在于突出专业特色,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创建环境工程品牌专业的核心,是建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生命。从本专业创建依始,我们就开始探索如何把她建成在同行中具有优势,在专业培养方向上有自己的特色,着力形成核心竞争力。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体系构建。二是依托湖北石油化工、磷化工和有色冶金工业等支柱产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上及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上突出“产业”特色,例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突出化工、制药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采矿选矿废水处理与回用方法与技术的内容,还如在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开设了《化工过程与清洁生产》、《化工废水处理新技术》、《矿山环境保护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特色课程;三是依托湖北是农业大省,在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程设置上突出“农业”特色。我们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中增加了农业水环境治理的内容,在专业方向课与专业选修课开设了《土壤污染与防治》、《农村污染源监察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特色课程,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
近十年来,我们围绕“三个依托”,不断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探索科学构建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内容优化,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特色选修课”五位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环境工程品牌专业。
2 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加强优质、精品课程群建设,推进特色教材建设
为培养高质量的环境工程人才,在“人才市场”广泛受到欢迎,我们鼓励和支持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与风格”。近五年来主要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微生学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与整体创新,有六项教学研究项目被学校立项,有四项教学研究项目被省教育厅立项,获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教研成果二等奖1项。
《环境监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检测技术和手段,又要让学生了解该技术及手段的基本原理。我们对环境监测实验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设计开发为一门综合实验课,编写了“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指导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明显。此成果通过湖北省教育厅鉴定,获校级教研成果一等奖。
近几年我们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性环节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按照“案例-设计-试验”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编写了实验教材。据化工、医药和城市污水现行处理工艺,结合自己的实验教学条件,让学生拟定三套不同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行设计的较优秀工艺流程已部分制作成演示实验模型,为下届学生提供借鉴。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改革,为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此成果获校级教研成果二等奖。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加强了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近几年来,我们按照课程模块,建立课程建设小组,实现目标责任制,与岗位津贴和年终奖金挂钩,建成后再给予重奖。到2007年底,本专业所开的课程中共有省级优质、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优质课程5门,构建了较完备的优质精品课程群。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专业建设的基本保障。教材有特色,人才培养就有特色。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培养目标,编写了部分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等教材讲义,如公开出版的《污染源监察》、《城市污水处理生产实习教程》,即将出版的《化工企业环境管理》、《化工过程与清洁生产》、《农村面源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化工废水处理新技术》等。这为我们创造省级品牌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以科研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高等学校通过教学工作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其根本任务。近十年来,我专业以科研促进教学,让科研成果进教材,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材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环境工程专业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做出了贡献。
通过案例来理解专业理论,便于学生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由于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升华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有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让科研进入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特色更加鲜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难点。近5年来,我们把取得的省部级科技攻关、开发课题及横向技术服务课题,吸收60%的毕业生参与其中,并从中筛选合适的内容安排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对我校的“宜化模式”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成为别开生面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有了实践经验和能力,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就能得心应手。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参与科研,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