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对“水石文化”内涵解读
  我校毗邻火炉山和长寿村天然矿泉水,还有正在筹建的“智慧城”,自然与人文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水、石是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两项宝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石是大地之基,水柔石刚,水动石静,而“刚柔相济,动静有序”是人的重要品质。我校基于地域资源积极打造“山水文化”,构建“水石融合特色课程”,提炼出“取山水精华,育智慧公民”的办学理念,自然而然,深入人心。
  二、构建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1.树立课程开发校本特色化的意识,明确课程开发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等原则。”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我们树立了校本特色化意识,挖掘校情地情,依托校本特色的“山水文化”资源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特色学校建设牵手,有意识地在项目、主题选择上有所侧重。不仅能发挥学校条件优势,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与优化,进一步彰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功能。而且能进一步构建丰富的、适宜的课程资源,优化并提升学校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设置课程目标体系
  我校着力建设具有山水科学精神與山水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现代公民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动静有序的生活习惯,学习生活既有水的灵动敏行,也有石之刚毅沉静;其次,通过基于水石自然文化的探究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品质;第三,以“水石相融”的为主题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访山探水,感受自然,塑造快乐阳光的性格特征,从而形成“敏行刚毅,自强不息”的人格特质。
  3.构建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静养课程和敏行课程两大类。静养课程系列课程包含经典文化类、自我成长类、艺术熏陶类,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规范的行为习惯、厚实的人文素养、较高的智慧水平。敏行课程则旨在培养敏捷的反应能力、坚韧的意志品质,自强的人格特质。为此,我们开发了感悟体验类、学科融合类、技能发展类等相关课程。
  三、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途径
  1.整体规划,教材先行
  我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围绕“山水文化”特色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了整体规划。围绕“山水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开发了凸显水石经典文化的《水石经典》校本教材,凸显水石人文文化的《水石情怀》校本教材,以及诠释和演绎水石自然文化的《水石解码》校本教材。
  2.立足课堂,学科融合
  我校围绕着“山水文化”为主题开展,立足课堂,课程内容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加大整个课程体系综合的力度,加深研究性学习的深度,而且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3.项目引导,迈向自然
  结合我校特色文化,我们建立以项目为引导的实施模式,带领学生投入到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怀抱中,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学会了观察与记录身边环境与自然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山、水文化内涵。
  项目引导的实施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合作来解决跨专业问题的教学活动形式。项目引导教学模式往往通过某一项目的确立、计划、实施和评价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4.多元浸润,自我成长
  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展进行了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每周一课时开足开齐,同时,巧妙拓宽实施途径,做到不分时空、不分地点进行多元浸润,以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素质提高。
  四、课程实施的启示
  以“山水文化”为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对山水的喜爱之情、感悟之得、探究之趣、研究之果如行云流水般展开,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性,在体验活动中成长起来。因此,关注校本特色资源,从特色化、校本化、本土化出发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理念设计和实践操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的有益尝试。为了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活动评价体系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 李少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6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