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用好高中地理新课程下的案例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根焱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地理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实施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
  (一)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
  (二)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
  (三)播放案例录音。
  (四)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
  (五)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
  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兼顾,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在与学生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时,利用课本案例――洞庭湖。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学案例,或者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案例,学生似乎来到了“现场”。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充分感知了案例。
  
  二、设置疑问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进人”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案例,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什么叫湿地?湿地的类型有哪些?它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这是浅层的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功能,因此属于知识性的探究。)阅读“萎缩的洞庭湖”一文,想想洞庭湖湿地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请为洞庭湖的扩大提出对策和措施。(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匀互补阶段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人。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辨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锵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
  1、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五、总结评价――能力提高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
  (二)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此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