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根据《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但是,如果不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有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我们探讨与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导致学生思想品德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学习失去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满足感,难以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成效,就会极大地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可以此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把教材内容和时事政治有机结合,采用新闻评析的形式一事一议;以现实材料为背景,编写思考探究题,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此外,我们在教学时,还可以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获得有所得的满足感。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强化,学习兴趣增强了。
二、着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尊重、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如果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感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就可能产生学习上的厌倦以至于恐惧,从而,影响到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就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启发”一词最早源于《论语・述而》篇。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1世纪,朱熹又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学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长期以来,正是由于许许多多的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原则,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长盛而不衰,呈现出可持续发展之势。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项任务。启发式提问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实物、实验、多媒体教学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启发学生理解、记忆概念和原理及有关内容,使学生借助奇特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联想手法,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
总之,对于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而言,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绩效的可选择的方法。启发是前提,激活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而构成启发、激活与创新的基础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我们应当着力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归传统,向传统教育思想寻找“合理内核”,创设教学情境,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