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外小组 + 课堂口头汇报活动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建英

  [摘要]本文以研究性学习,及情感过滤假设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阐述了课外小组 + 课堂口头汇报活动设计的方式及内容,该活动设计就如何指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课外小组活动、课堂口头汇报活动
  
  1. 前言
  
  本学期开学笔者给一个班设置的口试题目是:
  住店客人必须乘坐今早7:30的酒店巴士到机场,但当客人带着行李7:40匆忙到达酒店大厅时,酒店服务员才发现忘记通知该客人起床,然而巴士已离开10分钟了… 你是酒店经理,面对非常生气的客人:What should you do, and how do you explain to the guest?
  根据测试,该班学生成绩如下:
  
  该题主要需完成4个要点:①道歉②安慰③解决问题④送行。表达清楚的只有6人,大多数学生只能不停地表示歉意,未能给客人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有5人甚至一个字也说不出。学生在整个口试过程中表现出紧张,语无伦次。口试结束,教师抱怨学生不努力,学生则埋怨教师教得太少或方法不当。对于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1.1学生学习方法调查问卷
  ① 你喜欢的学习方式---------------
  a) 记忆 (12人)
  b) 对话 (18人)
  c) 解决问题/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6人)
  d) 教室授课 (8人)
  e) 通过电视/电影/收音/网络/教学光盘学习(26人)
  ② 在课堂上你喜欢的学习方式---------------
  a) 自学(7人)
  b) 两人结对子(4人)
  c) 小组(29人)
  d) 听老师讲课(17人)
  e) 与老师对话(13人)
  ③ 你喜欢做什么样的家庭作业---------------
  a) 笔头作业(10人)
  b) 口头作业(如朗读)(12人)
  c) 预习、复习(18人)
  d) 模拟真实情景的活动(30人)
  (两个班共80人,收回有效问卷70份)
  第①题选择b, e的占大多数,选b的理由是从他人身上学习,通过交谈,可培养语感,加深记忆;e的理由是方式生动、有趣,可扩大知识面。
  第②题选c的学生认为可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此外能提高合作能力,达到共同进步。选d的学生认为,有许多问题不是自学就能解决,教师经验的引导能使学习更有效率。选e的学生则认为与教师对话有挑战性,能更快提高。
  第③题学生多选d,因为它能使学生愉快、积极地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还可提高应变能力,通过模拟真实情景,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体会。
  由此可见,平时教师采用的背诵、复述、抄写、朗读、逐句翻译等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学生喜欢的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
  1.2 教学现状
  教学现状如下:
  ①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班授课影响教学质量;
  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仍指望教师多讲、细讲,等教师布置作业;
  ③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学方法、输入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为了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授课中进行了课外小组+课堂口头汇报活动设计,旨在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给学生信心与成就感。
  
  2. 理论基础
  
  课外小组活动+课堂口头汇报教学活动设计以以下理论为基础。
  2.1研究性学习
  杜威指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提出了“做中学”的口号。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关于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布鲁纳曾在《教育过程》一书中作了明确的阐述,概括为三点:(1)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2)它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自我发现的成就感,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欲和态度;(3)它有助于学生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2情感过滤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这些因素是:1)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性格。那些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
  
  3. 设计方式及内容
  
  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从学生“学”和“用”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每次活动前教师需明确成员分工和调研方法;在活动期间,应记录进程,并进行讨论;在活动后期,应总结调研成果,完成书面报告,并为小组课堂口头汇报做好准备。
  3.1民主性、情感性
  民主的课堂氛围及积极的情感有助于人的发展。因此在分组安排时,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共分几个小组,每组几个学生即可,小组成员则由学生自己自由组合,小组长也由该小组成员民主选举。小组活动多设置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任务。以School Life为例。
  课外小组活动设计:
  每个小组准备几个有关学校生活的问题,并在课前小组成员间交流。
  课堂口头汇报展示:
  学校生活访谈:第一组的同学采访第二组同学,第三组采访第四组…
  这一任务拉近了课文的话题和学校生活,讨论场面非常热烈。此外通过这次英语访谈,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困惑,在互相交流中得到解决,学生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的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根据情感过滤假设,学习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因此,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话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3.2真实性、挑战性
  小组活动中的任务必须是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一件工作或一件事情,是为一个目的或为一种成就,为自己或为集体或为他人而做,可以由一个人或多个人完成。”(Nunan,1989)
  例如:Job Interview这一任务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需要分析,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有部分学生有过求职经验,有些则没有,于是教师在课外小组活动前,明确活动内容及分工。
  (背景)广州雅芳公司招聘办公室文员、飞利浦家电有限公司招聘业务员、深圳航空公司招聘空中乘务员。
  a) 每位同学选一个感兴趣的职位,并准备材料英语面试
  b) 每两个小组选一家公司作为主试方(如第1、2组作为广州雅芳公司),并准备相应的问题提问应聘者
  课堂口头汇报展示:(把课堂设置成招聘会场)
  学生A自愿选择1-2名同学作为其考官(不能选同组的同学,以免漏题),作为考官的学生与学生A进行招聘面试。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知道如何通过网络等渠道输入足够的信息,并把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运用。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学生觉得整个面试过程既具有真实性,又不失挑战性。此外在活动中自己表现出来的不足,印象更深刻,今后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此外,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生的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自我发现的成就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3.3趣味性、新颖性
  外语课程设计除了要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利于和有助于学生交际心理的积极作用之外,还有设法减少他们的交际心理障碍。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学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吸引力、轻松活泼等特点(夏纪梅,2003)。例如:Travel这一课任务的设计。
  课外小组活动设计:
  每个小组准备介绍一个旅游景点,要求用幻灯片形式展示。
  课堂口头汇报展示:
  每个小组选一到两名同学当导游;或旅游景点新闻发布会,同学们自由提问,该小组成员回答。
  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授”和“灌输”,而是“组织”和“指导”。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活动的组织围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来设计。
  3.4多样性、可变性
  活动形式不能单一,要有多样性和可变性。不能每堂课都对话,也不能全堂课都讨论。
  Typical group tasks include:
  1) Games
  2) Role-play and simulations
  3) Drama
  4) Projects
  5) Interview
  6) Brainstorming
  7) Information gap
  8) Jig saw
  9)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10) Opinion exchange ( H. Douglas Brown, 2001)
  以 Unit 2 Family为例。
  课外小组活动设计:
  a) 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家庭照,介绍自己的家庭或一位名人的家庭。(小组成员间互相介绍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
  b) 讨论:来自父母的抱怨与来自孩子的抱怨(每组选一个主题准备)
  课堂口头汇报展示:
  a) 小组代表运用实物投影仪或扫描了的图片在电脑上展示并介绍。
  b) 讨论题:来自父母的抱怨与来自孩子的抱怨。该题由于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讨论场面非常热闹。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从他人身上学会了如何与父母沟通,不只是单存地抱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能运用到如何与同学,教师及他人更好地相处。此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表达能力有限或交际气氛比较紧张,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加上平时练得太少,往往会导致交际恐慌。而课外小组+课堂口头汇报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课外时间准备,与他人合作给内向、拘谨的学生安全感,使消极情绪(如焦虑、害怕、羞涩等)转化为积极情绪(自信、自尊、动机、愉快等)。教师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各小组也可根据不同的活动进行不同的分工,充分调动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口头汇报时对不影响正常交际的语言错误,教师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这样优等生提高了能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多次的课外练习,课堂合作之后心情放松,也敢于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任务,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 评价方式
  
  课外小组+课堂口头汇报活动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差”的标准来评估,它的评价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彭秋荣主编,1999,参考修改)
  1) 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活动
  2) 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探究意欲和态度
  3) 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 是否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5) 每一个学生是否都主动参与,乐于表现
  6) 是否遵循了设计的原则
  7) 教师在其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评价方式可采用:
  1) 学生自评。学期末让学生自己将课外小组+课堂口头汇报活动的感受、收获书面写出来,自己谈心得体会。
  2) 生生互评。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分析得失,相互总结。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过程和内容,参考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评价。
  
  5. 结束语
  
  通过课外小组+课堂口头汇报活动,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方法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创造性得到体现,能用积极情感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根据语言习得机制理论(LAD),有些学生天生就擅长学习语言,而有些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
  2) 适量的焦虑有助于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焦虑情绪?
  3) 如何调控每个小组课堂口头汇报的时间,又不打断他们兴致勃勃的汇报?
  
  参考书目:
  1. 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 彭秋荣主编,初中英语活动课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