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疏源导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安贵
摘 要: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要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本文主要从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独特的视角,感悟生活,有创意的表述自己的见解,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爆发出灿烂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作文 创新 意识 能力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的变化,作文考题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考查的内容上也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命题时往往不再设置障碍,而注重考题的“开放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等方面。这样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就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作文中体现创新,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意识
(一)开源导流
“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处处皆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到生活中去摄取,感悟,提高,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相融合。如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布置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碰到过类似的“以金钱为中心而转移”的现象,有没有像“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物形象。同学们经过讨论,思考,争先恐后地讲起了故事,从课中走进了生活。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又促进了理性的思考,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生活中自觉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二)引进“活水”
于漪老师说过:“要让语文教学有活泼的生命力,须放开眼看,竖起耳听,接收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让时代活水在语文教育领域流淌。”要让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听。比如当今的城市开发、网络纵横、自然保护、环境污染、克隆技术等重大的问题,还有诸如打假、反腐、西部建设、美伊战争等社会热点问题,都要让他们了解。还要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以此来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其身处斗室而心知大千世界。
(三)营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和“自由表达”。苏联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对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这种教学境界,常常体现在教师的心态和语言中。因此,作文课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课前一分钟“众说纷纭”,编讲小故事等都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
(四)培养习惯
需强调的是,激发创新意识,一定要培养学生善于感悟的习惯。感悟首先是一种境界,一种习惯,其次才谈得上感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利用或创造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特别是对产生过强烈的触动或震撼效应的人或事。要“腿勤心细耳聪目敏”,敏感、细心地回味,深思、口述、笔抒,并做到“慎思之,明辨之”。如提到风筝,要求学生多元思考,有哪些立意。学生会陆续说出:你认为自己已经超凡脱俗,可总是摆脱不了与生俱来的羁绊;你之所以翱翔天空,是因为你始终未将尾巴翘起;你之所以飞得高远,是因你时刻牵挂地上的人们。提到柳树,也可发散运思,概括出:柳垂大地,回报大地满腔热情;杨柳依依,飘向人间总是情;柳随风飘,人云亦云失风骨;柳随风飘,识时务者为俊杰等。如此感悟,不能不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新能力
(一)立意深刻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文章的统帅与灵魂,任何一个作家都要通过他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见解。杜牧说“凡文以意为先,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新奇的立意、独特的见解,常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的鼓舞,智慧的启迪,深刻的立意总是会迸射出夺目的思想光芒。
1、立意新
选材新颖是写出创新佳作的关键。在选材中,可多变换角度,反面选材或展开想象,立求材料新颖,还可放眼生活,从小处切入,将鲜活的社会和时代话题写入作文里。如以“规距”为话题的作文,大多的学生都是写“没有规距不成方圆”。不妨指导他们逆向思维,论述惟有打破规距,进行改革创新,才会有历史的进步。可联系历史和现实,由过去的闭关锁国到现在的改革开放,由过去的落后挨打到现在的富足强大,呼吁要打破常规。这样独辟蹊径,令人叹为观止。
2、立意奇
“奇”就奇在一反传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弹琵琶。如“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忠言不逆耳,良药何必苦口”、“先抱西瓜,后捡芝麻”、“走,并非上策”、“敢为最先,不耻最后”、“江山能改,本性不移”等俗语的逆向思维判断,收到了石破天惊、出奇制胜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3、立意警
如话题作文《镜子》,猪八戒形象丑陋,却去责怪一个公正,客观的镜子,联系社会中某些人不去改变自己的丑陋形象,则去埋怨别人,得出要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才会得到满意的评价和赞扬。再联系唐太宗的话“以铜为镜,可以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展开论述,指出人应“吾日三省吾身”,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收到振耳发聩的效果。
(二)、结构别致
1、选材精
再好的立意也必须通过材料来体现,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要善于选择材料。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能使文章充满情感、充满活力。如《让座》,大多学生都写反映助人为乐的好风尚。虽未脱离要求,但写不出新意。若写成让座时人人都不敢坐,怀疑座位的损坏或别有所图,将新时期人与人之间信任度减少,做好事反而被人看成异类这一怪现象写出来,就能让人耳目一新,给人新启示新教益。
2、组材工
如学完《大自然的语言》,布置学生进行“动物歌咏”的想象作文。学生在时间安排上照顾了“冬眠动物”,在场地的设置上考虑了水陆单栖动物。歌咏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如驼鸟《走进新时代》的高亢,激越;龟兔的合唱《真心英雄》悲壮;蜗牛的《外婆的澎湖湾》真挚感人;老鼠献给猫的《想说爱你不容易》等,表现出组材方面的匠心独运。
3、结构巧
行文中对主题的设置,或开篇点旨,或卒章显志,或不经意隐藏其间,制造“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效果;还要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的运用,或巧设悬念,使文章一波三折,波澜丛生,跌宕有致;或对“凤头”“豹尾”的讲究等等,都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三)语言优美
语言乃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与败,除了闪光的灵魂,优美的骨架,还要有丰满的血肉。这就是要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
1、语言鲜
在作文中,要尽量可能选择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能充分调动人体感观体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如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来细致描绘事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力求先发制人,引人入胜。如写“王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了起来了。”不若写成“王师傅往炉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窜起来了。”仅几字之差,便有声有色。这种具体形象的描写,能引起读者的想象,给人一种形象美,丰腴细腻而不干瘪瘦削。
2、语言活
欲使语言活起来,离不开文章表达的灵活运用,或叙,或议,或豪放高歌,或婉约低唱,或综合运用,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如把教师挑灯批改作业,写成:“她在寻找学子探索科学的足迹,她在倾听学子追求真理的声音。”这句充满灵性而又溢盈真诚的涌动,情韵并生,激情昂扬,意蕴丰富。
3、语言妙
妙用修辞,妙用经典,妙用诗词文赋中的名句,妙用歇会语、谚语、俗语、警句,流行歌曲,巧妙地暗嵌在恰当的语境中,就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舒卷自如。如:“学习嘛,谁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乃时寻找必要的帮助,才会尽早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巴尔干战火刚燃烧时,俄罗斯表现出‘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姿态,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寥寥数语,语言面貌顿新,出奇制胜,可谓“庄谐之间,情趣盎然”。
总之,在作文中教学中,只要我们联系生活,广开“源”路,引进活水,营造氛围,培养习惯,在文章的立意、结构及语言上多下功夫,定会迎来作文创新的春天,呈现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大好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