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唱好歌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美的传播者,不但要上好课,完成教学目标,更要具备多种能力。一首优秀的歌曲通常是词曲作者的人生体验与思想情感的再现,有其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和生命力。然而,仅仅只有好的作品是不够的,要充分展示其艺术内涵,还必须通过我们的再创作,才能将蕴涵的内在音乐魅力完美地再现出来。
   当我们拿到一首作品时,首先应该熟读歌词、纠正自己的读音,教材中的歌曲大多用普通话来演唱,这便于听众听懂歌词的内容。在演唱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时,我们应该考虑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更为适合表现。从音准到节奏到速度,要严格地按乐谱标记演唱。
   旋律动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时而悠扬、时而低沉、时而平静、时而动荡,这些变化之一是旋律线,它分上行、下行、平行。一般说来,上行旋律表现兴奋、激动逐渐高涨的情绪,常作渐强处理,如《义勇军进行曲》中歌词是“起来!起来!起来!”一声比一声强,从情感上讲是表现越来越强烈激奋的心情;下行旋律一般表现渐松弛的情绪,是对上行高潮的缓解,一般作渐弱处理;平行的旋律线大多表现平静或是叙述的情调,因此演唱时要唱得平静些。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这就是说音乐应该是经过仔细分析、挖掘其内涵从而去表现的。我们在处理歌曲时,应注意到歌曲的类型,也就是说,知道它是抒情性的或是叙事性的,是旋律性强还是语言性强,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从而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对于旋律性强的作品,语言一定要服从旋律,但教师决不能咬字吐字含糊不清。在我国古代关于歌唱的论述中就有:“体会曲情和顿挫得宜是感人传神的关键”。可见,古人在歌曲表现中就很注重音乐的顿挫,一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的顿挫,遵循的原则一般是声断情不断,常表达一种意味深长的情绪。顿,即停顿休止,包括曲中的休止符,字句间的标点以及生理换气安排等。
   整首歌曲的高潮之处,感情与旋律均发展至最高峰,听者需要一个强烈的音响刺激,歌曲的表现应呈现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高低婉转、层次分明。那么,就应该在形成高潮前的乐句中,提前安排好情绪的铺垫,先抑才有后扬。逐渐形成音乐的高潮,使歌唱的情绪随旋律一步步展开。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内心应该有音乐的情绪。悲痛的、欢乐的、深情的、内在的、显露的、畅快的……,可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积聚这么多情感?其源有二:一是来自日常生活感受积累,所谓“蓝天碧草寻常感,垒积心中总为诗。”二是靠艺术想像力,如“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既然词句中点出“断肠人”,你尽可以想像这位断肠人的遇境。有了情感,只通过声音去表现是不够的,且略显苍白。在演唱时加上形态动作来辅助表现就不一样了,这对深化、表现作品有重要作用,也属于再创作的范畴。一个成功的教师应当自信、自然、亲切、大方地与学生交流,切忌动作多而杂,使人眼花缭乱而反感,要善于运用眼神,让学生感到你亲切的目光。
   教学中作品的再创作最终应体现在神要准(人物的神态、气质要准)、技要精(唱技熟练)、情要真(人物的喜怒哀乐与情感真实)、味要浓(作品准确体现民族特色、地方风味),达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教学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5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