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西部农村的音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80%以上的人口、85%以上的学校及75%左右的学生都在农村。然而,农村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将直接制约和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西部农村非考试科目的音乐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最近,笔者采取了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就云南沾益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西部农村音乐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师资建设、教学设备等各方面都严重滞后。这使笔者深刻认识到,关注西部农村的音乐教育,加快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已经刻不容缓。
一、沾益县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沾益是珠江源头第一县,位居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全县总面积2801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总人口40.66万人,农业人口3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8%,居住着彝、回、苗、壮等19个少数民族。小学112所(少数民族学校10所),在校学生42395人;中学18所,初中在校学生2083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828人。以下是对沾益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数据表:
从以上调查数据以及笔者走访情况来看,沾益农村音乐教育重点有以下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专职音乐教师严重缺乏
沾益农村共有小学112所,仅有专职音乐教师19人,平均6所小学才有一位专职音乐教师,可见,专职音乐教师严重缺乏。但是据笔者了解,每年省内外高校毕业的大批音乐专业毕业生却积压分配不下去。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笔者走访了教育局人事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师总额饱和,多进一名教师,学校就要多负担一个教师的工资,学校宁愿让别的学科的教师代课,也不愿意接受专职音乐教师。因此,出现了一方面是学校急需音乐师资,一方面是大批专业生积压、分不下去的怪现象。专职音乐教师的匮缺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2 音乐课在学校得不到重视,教师缺乏责任感
在与许多沾益农村音乐教师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沾益音乐课程的开设没有真正体现其音乐教育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教育职能机关及学校对音乐课长期没有教学指标和考核标准,对音乐教学缺乏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音乐课不统考,不计入学生学习总成绩,以往被称为“小三门”的历史并没有改变。从调查情况看,有些学校开课率不足,有的就算表面开设了音乐课,但实际上为了提高升学率,音乐课也如同虚设,音乐教师把音乐课让给别的学科,甚至改行来保住自己的饭碗,致使学校音乐教育陷入瘫痪。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加上有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又缺乏责任感,往往是上课提着一台录音机,播放几首流行歌曲,就上完了一节又一节音乐课。在教学理念、水平、方法、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与城市音乐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已成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问题。
3 基础教学设备不足
教学基础设备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基本保障,从调查结果可见沾益农村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短缺。笔者走访的乡村中学,只有几架破旧的风琴,而且音不准、跑风漏气,音响资料为零,音乐教室仅有两个。农村112所小学的情况更是令人震惊。由于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无法开展,学生活动空间受到束缚;而且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还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也极其缺乏。因为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
4 音乐教材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矛盾
沾益所有农村学校均在使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由于教师素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局限,使得现有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致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音乐知识,不渗透审美教育,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性。有些音乐课堂甚至变成了演唱通俗歌曲的场所。
二、改变西部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沾益县为代表的西部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对策和建议:
1 统一思想,重在落实
这里的“统一思想”是指办学思想的统一,加强城市和乡村、学校和社会、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统一音乐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重在落实,要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2 健全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音乐教育的办学质量,“师资”问题是关键。以沾益为代表的西部农村音乐教育急需解决教师紧缺的问题,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希望领导们不要因为怕多负担一个人的工资而使得农村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一部分专职音乐教师虽然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但是缺乏继续教育与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学水平较低,而且科研意识淡薄。应加大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与高师建立长期的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制度,高师院校也要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来,将音乐教育最前沿的动态及时传送到农村音乐教育中去。基础音乐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共同努力,才不会出现“断流”的现象。要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师”是关键。面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已迫在眉睫。
3 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性
从沾益县农村音乐教材的使用与实际教学存在矛盾可看出,音乐教师在教材使用上的死板性。农村音乐教师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创造性地利用可用资源进行教学。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极好的教学材料,生活中的“破铜烂铁”也可以创造优质的音乐课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赛中《我爱家乡的酒歌》一课给了笔者一个启示:巧妙地利用地域资源,将地方少数民族音乐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把民族传统的音乐与现代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云南与一些发达省区相比,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但是地域优势却是得天独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乐观向上的个性特征给云南的音乐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其实沾益县农村中小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笔者走访过炎方乡的一个苗族村和盘江三道坎苗族小学,目睹了苗族村民和小朋友一起用民族语言演唱多声部的原生态民歌,吹着芦笙打跳的欢乐情景。教师可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写适合自身的乡土教材配合使用,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农村音乐教育,要因地制宜,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
农村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农村音乐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得到改善与发展,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齐头并进,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才会展示出新的面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西部农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西部农村音乐教育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金 奉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