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乔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主向。和谐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实效性呢?
  
  一、抓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指出,考查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时,除了看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看他是运用思维开动脑筋想出来的;还是死记硬背的现成答案。每个学生都会思维,但是会思维并不等于思维得很好。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我们教师就要在确定简约的教学内容,采取简便的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使教学符合他的思维发展水平;又要创造条件,促进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们抓住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重点,学生就会愉悦获取知识,否则,势必会顺水推舟,舍本求末,导致学生头脑迟钝,思维呆滞。
  
  二、抓好学生接受力的培养
  
  接受力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
  注意力是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必要条件。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很显然在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接受力是先行的关卡,不打开接受力这一关卡,其他的能力就无法通过与培养。
  注意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端。教师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就应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另外要不断变换教学节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的语调要抑扬顿挫,不要平铺直叙。教师努力帮助指导学生提高注意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抓好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的仓库。教学讲究的熟读成诵,实际上是为了加强记忆力。记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一切知识、技能、习惯、感觉都与记忆有密切关系。只有依靠记忆,才能保存课内外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单凭理解,不去记忆,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就不牢固,在讲话或写作需要时提取不出来,因为没有记忆的储备,早已忘光。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靠记忆,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人格才能发展。
  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根据学生记忆力的特点,教师讲课前,就应当根据本门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单元教学在记忆上的任务,要使学习知道应当记什么,记的牢固程度和完善程度,使学生逐渐学会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有目的地、自觉地去记必须记住的东西,此外,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把教材讲清楚,使学生听懂、看懂,真正理解了意义,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必须记住的材料,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抓好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其次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这要求我们教师要用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对于抽象的材料,也要设法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们作出示范,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第三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想象力是在创造活动中发展起来。
  教师只有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解放学生,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具有主导地位,语文教学课堂才能让师生把生命中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独特的情感和人性的光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