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静心阅读的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古以来,走进书院会有一种幽静的书香气,有种静心思索的感觉。如今有的语文阅读课堂却热闹而无实效,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适当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做到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语文阅读课堂既需要愉快学习的环境,更需要静心思考的氛围,如果过于喧闹,易让学生养成学习浮躁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构建静心阅读的课堂呢?
  
  1 抓住聚焦点
  
  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语文教学应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口子”,如《草船借箭》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入手:“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让学生紧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学习。又如《抓阄》可以紧扣课题来学习,为什么要抓阄,怎样抓阄,抓阄的结果如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能让学生很快理清故事的主线,抓住文章中心。
  在教学中,教师能否根据课文特点单刀直入,抓住课文的“聚焦点”,这是营造静心学习的阅读课堂的关键。如果一堂课“四处撒网”“千问百答”,又谈什么静心学习呢?教师应善于站在高高山上和学生一起俯视“文本”,聚焦于一点静心思索。
  
  2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读书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阅读课堂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阅读教学不应排斥书写,没有书写的阅读教学不是完整的教学,每次阅读教学中,都需要对文本中字、词、旬、段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找几句最让自己感动的话,适时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如王菘舟老师在教《慈母情深》时有这样一段实录:
  师:你向母亲要过钱吗?
  生:要过的。
  师:向母亲要钱有鼻子一酸的感觉吗?齐读这段话的最后一句。
  生:读最后一句。
  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向母亲要钱,会鼻子一酸?
  师:不急,打开课文,读着读着,有感触的地方,用波浪线工工整整地划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圈圈划划,然后交流。
  当我们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阅读体验和交流时,常常会因为少数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发言,瓦解另一部分学生刚刚形成的尚不能自我肯定的只言片语式的阅读感受,使他们习惯性地放弃自我,否定自我,被动接受同学或老师的观点,所以,教师要充分给予每个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让中、下等学生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适时记录自己随时生成的学习信息和感受,增加了“个人劳动量”。让每个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记录下课堂内的感受,在静心学习中肯定自我、展现自我。
  
  3 心灵的诵读
  
  在静心学习的阅读课堂中,心灵的诵读也是不能淡出的环节。有句俗话:“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其实不然,和尚念经时,看似轻至无声的细读,却不知全是心在读,心在体会,对于语文的读,关键不在于声音的高低和朗读的技巧,而就在于是否是用心在诵读。
  请看一段王菘舟老师教《慈母情深》时的一段精彩的诵读指导:
  师:细细地慢慢地看我的母亲,读第一句。
  师:你看到了―个怎样的背?
  生:极其瘦弱的,弯曲的背。
  师:……你看到了?
  生:弯曲的背。
  生:脊柱突出的背。
  师:你们看到了母亲瘦骨嶙峋的背,弯曲的背……带着你们的想象读这句话。
  师:记忆中,我母亲的背不是这样的呀?
  生:记忆中我母亲的背是挺拔的。
  师:而我现在看到的是……读。
  师: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师:我又看到了母亲的脸,那是一张怎样的脸。
  生:一张粗糙的脸。
  生:疲惫的脸。
  生:瘦弱的脸。
  师:捧着想象,融进去,再读这句。
  师: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师:这是我的母亲吗?我的母亲曾经拥有一张怎样的脸?
  生:光洁的脸。
  生:红润的脸。
  生:洁白美丽的脸。
  师:这才是我母亲的脸啊,她曾经是光洁红润的脸,可如今却是疲惫瘦弱的脸,再读第一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这种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才是真正的心灵诵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找到关键的词,咬文嚼字,然后以更为平和的心态耐心地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品析词句中审视、揣摩文本情感,不断完善自己地见解和思考,这样,当围绕文本展开师生、生生对话时,他们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享受静心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以站在讲台上的传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营造静心思索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心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与文中的作者沟通、交流。透过文字引导学生去听、去闻、去看、去想。如果教师的教学如春雨般润物无声,那么学生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