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育,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坚持 “学本式”理念将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本篇文章将基于小学阅读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课堂。
关键词:学本式;语文教学;阅读策略
引言:在“学本式”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和家长更加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打造和谐的 “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成为阅读教学中的真正主人。
一、和谐“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概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去思考、理解和获取阅读体验。通过大量的阅读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谐的“学本式”语文课堂遵循了“个性化”这一特征。学生成为了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中学生开展合作和自主学习,收获阅读的快乐,得到身心的成长。
二、构建和谐“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策略
学生是学习中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式,不再以教师的单方面知识输出和阅读见解分析开展阅读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开展阅读实践,从而构建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提倡学生自主阅读
“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的预习阶段,教师应该提倡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向他们抛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在课前带着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这比起传统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同时感受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比如,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内容、中心思想,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摘抄,通过网络查找一些和阅读文本相关的资料。在课堂开始阶段,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展示给其他同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充分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
营造良好、和谐的阅读情境,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收获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此外,营造阅读情境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延长他们的专注力。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同时也缺乏持久力。
比如,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个正在打电话的人。在视频中,学生看不清通话人的模样。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视频开展想象。因为对人物的年龄、具体谈话内容十分好奇,学生们变得活跃起来,并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营造和阅读的文本相关情境,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导人,主动融入到阅读意境当中。
(三)注重阅读材料的积累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教材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将文本中所获取的知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以提升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材料的积累。
例如,在学习《泉城》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课文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学生进行体会和跟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和感悟所描述的大自然中泉水的壮丽。此外,让他们对文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进行背诵。对这些优美语句的不断积累,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提升他们对阅读的理解能力。
(四)提供自主阅读空间
小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因此,在“学本式”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给予学生自主选擇权,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开展阅读,教师只是在旁边进行适当的引导。阅读的方式包括边思考边阅读、边表演边阅读、集体阅读、批注阅读等等。当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所选择的时候,他们会将阅读当作一种享受,不会有压迫感,从而更轻松、愉快的开展阅读学习。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人公意识
在和谐的“学本式” 阅读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不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一步一步的无条件完成。因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机会,去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阅读内容。让他们在自我规划的过程中,自由的表达,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意识。例如,在阅读《徐悲鸿励志学画》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开展同学之间的提问。然后将问题收集起来,开展小组和班级内部讨论。最终让学生对所有问题进行整理、比较、归纳和总结。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需要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莉莎.对构建和谐学本式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22).
[2]张芹.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江苏教育 017(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