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三大”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允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而和谐发展和素质全而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尚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1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纵观现代家庭,三口之家逐渐增多,独生子女成了主流,孩子成了家中宝贝、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学习等都行得很重,尤其是在身体健康和学习上,更是无微不至。为了孩子长身体,加营养,促锻炼;为了孩子学习,请家教,配电脑……只要是孩子所需的,家长是听之任之,说一不二。孩子的健康有了保障,成绩也上去了,而孩子的脾气――孤僻、倔强的性格也逐渐形成。面对这一批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学校教育的重任――良好品德的培养、心理健康教青势在必行。
   为了与索质数育的要求相一致,与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一新理念相吻合,一味的夸奖式的教育给了当今学生甜头 低年级学生只喜欢听好话,希望每时每刻能听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老师稍微说个不字,脸上少带些笑容,孩子心灵就蒙上了阴影,表现出不痛快,说一些“老师不喜欢我”之类的话。冈此,从低年级开始就应正确开导他们,要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错就指出,该批评时就要批评,使他能知错就改,这样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及时矫正学生逆反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逆反心娌加重。在家不听家长的话,事事与家长反着做。住校呢?表面是怕老师。实际呢?是背地与老师对着干。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说是人小鬼大,有的孩子可以说是家庭管得挺严,父母动辄棍棒相加。结果孩子打皮了,根本不吃这一套,在学校里处处与同学为敌,因为他在家得到的是父亲动不动抬手就打,所以他对班级同学动手就是打,造成班内学生频频向老师告状。此时,如果教师再批评,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学生的逆反倾向。于是,班主任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找机会和他谈心,并运送《少年犯》影片中的事例,让他回忆、讲青少年儿童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使其不偏不倚地守家规、遵校纪。通过一番沟通,孩子的逆反心理消除了,有了积极、奋发向上的表现。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3 运用班队活动,调节学生心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嫉妒心越来越强,男女生之间的矛盾也开始产生了。此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我刚接过六年级,对班级情况不太了解,于是组建班委时参照了以往的情况,小动大不动。对平时做事勤快、利索的女生张娜较为器重,好多为班级、为老师服务的事多是让她去做。几周下来,男生便忍不住,在班内起哄,班长带头攻击她、说风凉话、偷拿她的学习用具……后来甚至发展到写纸条辱骂她。听说这种情况,我感到很生气,也感到这件事情较为棘手,因为毕竟是其他学生给我透露的一点儿消息,我不能一听即信,马上去处理。仔细分析一下,我想可能是我较为重用女生,男生嫉妒、不甘心。于是,我静下心来观察,发现确实有那么点儿意思。课后找了几个男生聊天,结果男生说了女生好多不是。针对以上情况,我感到班级管理确实是遇到问题了。恰逢一次饭后,让我抓了个正着。女生在前面管理,下面男生不听。看着时机一到,该是教育他们的时候了。于是,我在上课时开了一次班会,主题是:男女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待?先分小组讨沦,说说以前,谈谈现在,并议议今后的打算;然后选代表发言、提建议;最后由班长执笔写上几条规定,同学之间相互监督。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都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说出了心里话,解开了老师偏向的矛盾心理。从此以后,学生之间的误会少了,和谐的班级氛围悄然形成。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心理教育意识和能力对学生有较深刻的影响,往往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班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同心理健康活动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集体工作中,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在个别教育中,鼓励学生大胆倾诉,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应亲切地对待学生,耐心倾听,平等讨论,细心指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