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艳丽

  摘 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已成为主导我们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为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信息技术课被列为各类中小学必修课程。在现阶段,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任务驱动
  
  在我国,中学信息技术科教学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史,这十多年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并且能通过课程的进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教学心得。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已成为主导我们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为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从而发展和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和水平,为社会培养新世纪接班人,按照教育部规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成为必需。中学信息技术课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个他学科结合起来,应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成了中学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就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的几点教学心得:
  
  一、从玩游戏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融于游戏中,激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自主地学习。例如,为了将枯燥无味的“鼠标操作”兴趣化,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玩Windows 98中自带的“纸牌”游戏。学生在移动纸牌的过程中兴致很高。从而也达到了此次教学的目的,锻炼了学生操作鼠标的能力。同时我再结合教学目标,强调一下鼠标操作的要点。这样,学生的操作水平提高了,兴趣也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我们在教学时应多钻研教法,尽量地将深奥的知识通俗化,多应用些学生可以理解的比较生活化的事例。比如在讲基础知识时,我一般将计算机的硬件比作人的五官。人通过眼睛、鼻子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我将它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人类获得信息后由大脑处理,大脑相当于Microsoft处理器;经过处理再由嘴巴说出来,那嘴巴就相当于输出设备。这样一讲,抽象的专业文字也就很容易的被学生所接受理解。
  
  三、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
  
  一般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看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它并不像数学、物力等其他学科一样。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般呈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介绍具体的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顺序可能调整的灵活性相当大,这就需要自己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以使内容安排顺序更有利。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完后,一开始上机,就发现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喜欢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一些好奇的学生也随意设置,结果造成了错误操作。设置屏幕保护密码、改变Windows的桌面等,不但影响了上课的进程,还给机房管理增添了许多麻烦。这时,我们不妨把这些内容提至前面,让学生通过指导实践,懂得每项设置的意义,并使他们不会在以后的计算机课中再做同样的误操作。这样,既可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计算机课必须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要因材施教。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时间与精力;也不能让落在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原有的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尤其需要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我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手段之一: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画,制一幅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等这类开放型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个学生也都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手段之二: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向全体学生的,其他的任务则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学生的。完成一个任务,就在学习成绩表上为学生添一朵小花,并下发另一个任务。有的学生可以多完成一个任务,有的则两个、三个或更多的任务。从而达到因教施材。
  
  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深浅不一的学生来说调动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在教材内容上要精挑细选。信息技术发展快速,各种信息蜂拥而至。中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呈现出浮躁、缺乏耐心的特点。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内,要让他们安安静静是很困难的。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首先要深挖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要简单扼要,可以让学生自学;对难度教大的内容要化难为易,教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听明白,愿意做。另外,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和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喜欢听,喜欢问,喜欢深入探究。再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一堂课下来,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难易结合,如果都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粗心大意,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也没做多少,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就要布置不同的任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教学Word2000时,可以从字的输入着手,逐步介绍建立文档、建立表格、使用工具、编辑整篇文章以及打印等,每节课的练习设计,我都采取几类不同层次的练习,无论完成哪个层次的练习,我都给予较高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都有成就感。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化。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目的,但长期下来,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后进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我来点拨关键点、演示教学内容。有时,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我再适当补充。有时,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这样下来,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去掌握知识。这些方式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每节课评比出动手能力最强、学习最好的一个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增加上机时间等)。
  一旦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地入门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无穷的,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
  
  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中所采取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1.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常重视灌输大量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没有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所得到的愉悦心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如:在画图工具教学中,就采取一系列前后连贯的课程,以山村为媒介,先画出周围的一系列景物,再画出具体的一些实物,最后画出美丽的人间仙境这样一个大的任务,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最后要达到什么效果。在每一课中,又有“照着做”、“试一试”、“大显身手”等小任务,让任务贯穿始终,到人间仙境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作品。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逐渐意识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尽管很容易,但要上好,特别是要上出特色,讲出新意,还有一定的困难。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须全面透彻地执行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的要求。必须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去学习其他的学科。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