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产学研教育模式 提高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高华 欧阳林霞
摘 要:本文研究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运行机制,论述了“产、学、研”三结合教学实习培养学生模式的形式和取得的效果。事实表明,这种模式产学研各方互惠互利,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培养的人才质量、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提高明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培养机制 创新型人才
目前,社会对高质量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递增。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个性不强,进入社会后竞争力较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深化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环节的改革外,强化实践教学也是重要环节,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只有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在与企业职工结合过程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只有在真实的、复杂的现场环境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培养出来,企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年来,我校机电类专业在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建立“产、学、研”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以下方面加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1 校企共同商讨制订教学计划。
培养具有较宽广的知识和工作适应能力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是我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我校制定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计划:(1)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相结合;(2)在教学安排上要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3)在课程安排上要体现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4)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专业知识面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认真修订教学计划,使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机电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顺利实施。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分管领导下,由教务部门负责协调组织和宏观管理,分管领导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合作教育,并设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具体贯彻落实各项合作教育的办法及措施。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的指导教师配备上,强调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或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为主,一人一班制,全程跟踪管理;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共同指导学生;改进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建立研究室和教研室体制[3]。以学生生产实习这一环节作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和试验点,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学生实习方式由单一集中转变为分散、集中相结合。我校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学生生产实习环节,实习方式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再到分散集中相结合的转变。积极创建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联合培养学生。
1.3 积极推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发明创造才能,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部分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学生以科研项目为中心组成课外科技小组。学校专门拨出经费并配备指导教师,支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并以学生创新培训中心为重点,建立了多个学生创新基地,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大赛”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大赛成绩。
2.加大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基地,为适应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有相应的工程实践环境和条件,这就是一个建立在具有现代工业制造技术与装备基础之上的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学校的拨款和中央地方共建基金,在硬件建设上先后建起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购置了投影设备,引进了电火花成型机、数控车、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并已经开设出这些实习项目,建起了局域网络下的数控线切割创新设计与制作实验室,经过多年对机械基础实验室、实训基地进行规划、建设和实施,至今分别建设了以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金工基地(一)(钳工):由原来30个工位发展到现有的100个工位;金工基地(二)(车、铣、钻)、金工基地(三)(电焊):由原来的几台发展到现在的67台。在软件建设上,引入和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重新编写了教学文件包括教材、教案、实习报告,各工种都相应做了多媒体课件,由专家审阅、定稿,把新的意识及内容融入到教学改革中,杜绝了指导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给教学工作的发展与管理带来极大方便,促进了工程训练中心各项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与循环。考核的公开、公平的量化、细化对所有人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优胜劣汰已成共识。每一位教学人员都明白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才能上岗,这一举措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我院还聘请其他学院的教授专家来中心讲课,并聘为中心长期的教学顾问,适时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安排轮训或参观学习,实行教学人员自我完善与定期培训相结合。
3 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效果
3.1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得学生有相当一段时间进入实际工作或参加科研,从而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从中弥补了理论知识的不足,开拓了视野,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平时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在已毕业的往届学生中,有多名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在生产与科研实际中与人打交道,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挫折,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得到培养。
3.2 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
学生在生产、科研的实践中能够亲身感悟工人和科技人员的感情和品德,直接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体会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自身目前的缺陷,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许多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3.3 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自信心提高
由于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增长了才干,动手能力强,独立工作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转换角色快,所以在人才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些用人单位优先挑选在董事单位实习工作过的学生,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根据有关统计(截止2007年6月),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13%。
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将封闭的教育环境变成了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加之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的创新能力有显著提高。真正地把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科研、生产三条线的始终,使整个人才的培养流程变成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互相攀升的过程。事实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同。
参考文献:
[1] 戴塔根,万方.“产学研”三结合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中日地质表育. 2006,4.
[2] 张宪立.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Vol.19,No.4,2007,6.
[3] 张一尘,欧阳元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电力教育. 20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