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散文阅读策略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子魁

  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所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理论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才不会陷入无序化、低效阅读的泥潭之中。在课题实验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了解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呼应等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一、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文章从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文章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
  
  二、把握关键语句,点出“文眼”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他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成为“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这就是以情驭景、以情显景的写景抒情。
  (2)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哀愁。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三、反复阅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阅读散文想要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蕴含的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首先就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初步感知散文语言理趣之美的最好方法。它能将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如朗读“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种整齐的句式就能把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有一种诗韵美。朗读“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虽然色彩不浓,但是回味无穷。当然,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把握其韵律,体悟其意象,注意语音停顿、感情重音、高低强弱、轻重缓急、逻辑重音,感受语气、节奏、情感、韵味,反复诵读,反复体味。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比如品读《荷塘月色》一文描绘的那幅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的清新美丽的景象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那淡淡月色下荷花的飘忽,那水气叶色月光交相杂糅的朦胧。朗读前可先让学生体会该怎样读才能正确把握意境,讨论后再明确:语气要舒缓,语调要适中,停顿要合理,这与作者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荷塘,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相吻合。读重叠词,就要读得轻缓舒徐,音律要更协调。但是语调中不能带有压抑和沉郁,更不能太活泼轻快。感情重音的把握还应落在文中那几个富有极强表现力的动词上,读出动作出现的过程美,体会其无可替代之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更要细心品读安谧、恬静、柔和、朦胧之美及作者已陶醉其中的那种细腻的情感。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有的学生会有“读其文,会其意,何必咬文嚼字”的消极想法,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确只有认真品味,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来;有的文章较深,语言含蓄而不直露,在字面意义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
  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高中散文“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鉴赏能力”,“文本的阅读当然是最主要的途径”。另外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中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选择作品可以按作品按时代,也可以按作家、题材、风格、文体等分类组合,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较不同特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