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夺 史立平
摘要: 本文首先简介了行动研究的相关内容。然后引入了国外(主要是美国)教育行动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行动研究把儿童包融进课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最后认为这种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教育行动研究 发展趋势 启示
1.何谓行动研究
1.1行动研究的起源
一些学者认为,二战后美国主管印第安民族事务的官员Collier.J在1945年发表的《美国印第安人行政管理作为民族关系的实验室》一文中提到调动科学家、行政人员、群众三方面力量来解决民族问题时,即体现了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思想。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实用,并得以检验,因而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他把这种实践者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研究的活动称为“行动研究”。
更多的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家Lewin.K是行动研究法的创始人。二战结束时,Lewin针对美国由于战争消耗导致物质匮乏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他于1946年发表了《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文中提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的论断。他认为:“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智慧、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法。”
将行动研究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并推广运用的是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Corry,S.M。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措施的行动研究》中,他将行动研究法引入教育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行动研究法的理论基础、特点、实施原则、程序和注意事项。
Elliott.J和Adelman.C于1973年至1976年间在英国主持了“Ford teaching project(福德教师计划)”。通过行动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了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
1.2教育行动研究的界定
澳大利亚学者Kemmis是《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Action Research”(行动研究)词条的撰写人。他主要从教育角度给行动研究下了个定义:“由社会情景(包括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
1.3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
1.3.1以改进教育实际工作为目标。
1.3.2强调研究过程与实践行动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研究技能;专家既可从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获得第一手教学改革信息,又可以通过合作使自己的理论成果更容易为教师接受,用于教育改革实践。
1.3.3连续评价和即时评价相结合。在动态的研究环境下,持续并及时地评价每一次行动,以提高行动质量。
1.4一般实施程序
关于行动研究的开展程序,表述不尽相同。其中,由Kemmis提出的实施步骤影响较大。他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发展的过程。每个螺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计划:以所发现的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基础和前提,制定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步骤。
行动:即实施计划。行动者在获得了关于背景的信息,并经过思考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有目的、按计划采取步骤。
考察:了解行动中反馈回来的各种信息。
反思: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原因,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形成下一步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
行动是灵活的,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重视实施者对行动及背景的再认识,重视其他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研究自己教学的活动。它的发展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2.国外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历程较长。研究者经常用它作为一种驱动工具来鼓励教师通过批判性反思获得关于他们教育教学实践的更好理解。
近期,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转变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使儿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关注儿童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成为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发展趋势。
要让儿童成为课堂主角,首先要令教师形成这种意识。国外一些教育机构和大学开设了教育硕士课程。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和年级。其中一门课程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其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仔细研究他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对工作的更深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
当教师开始把儿童包括在其教育决策制定中时,行动研究便提供一种转型的途径,它使教师与学生关系更加融洽。通过以课堂为基础的科研,教师们越来越关注他们教导的儿童。
根据对他们的调查,确定了行动研究使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2.1建立更多的与学生的私人关系
诸如为了解移民后裔的学生的文化背景而有计划地与学生共同写作关于各自民族文化背景的书籍或者进行座谈。在这个行动过程中教师逐步反思并转变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更多的学生互重、互惠的关系。
2.2发展对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更好的理解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测试,组织一对一的面谈。从反馈的信息中,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要,提供他们需求的、合适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如何去学及发展对所学东西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2.3让学生在教室里有畅所欲言的空间
给学生在课堂上发出更多声音的机会。教师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也令学生们感到各自的独特,增强了自信,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这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这些活动使很多教师更深刻地知晓自己的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如何深思熟虑地把学生包括在课堂教学里,加强了对学生的关爱。他们已经建立或进一步巩固与学生之间的可信赖的关系,并且思考他们的实践如何创建更积极的课堂气氛。
3.这种趋势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转向了改变师生关系,转变课堂教学的中心,更关注学生的情商的发展。这对于我国贯彻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一些启示。
3.1开展“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培训
同样,我们也要让我们的一线教师懂得行动研究,要开展必要的培训。“教师作为研究者”学习这门课是很有意义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个仔细研究他们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对工作的更深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此课在国外已有先例,可以组织在职教师到大学或教育学院进修。
3.2校本课程的开发
围绕儿童,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发课程。例如,学校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与情感,可以邀请科研人员,结合本校教师、行政人员、社区力量搞“校本课程”。调查发现,迅速发展的时代对青年一代的知识量、信息量提出新的挑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当增加类型多样的活动课,于是在某年级某班开设“选修课”;随着实践的深入,了解教师、学生的反馈,考察行动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发展学生的潜能有所帮助。做出调整,如何分配课时,增加或删减哪些科目等;再施行并不断检验,逐步逼近目标。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中心将会转向学生,孩子们将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3.3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对学生的爱
瑞士学者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育是爱的释放。”教师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可培养的地方。我们在行动研究中应该有耐心和孩子们平等地对话,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业,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愿望。行动会使教师发现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优缺点,从而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落实素质教育;学生则会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的爱。孩子们会喜欢学校,喜欢课堂,乐于同老师们沟通。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这也一定会大大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戴长河等.行动研究概述[J].教育科学研究,1995,(1).
[2]Kemmis.S.Action Rsearch.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85.第1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3]Maclean,M.S.和M.M.Mohr.工作的教师与研究人员[M].伯克利,CA:国家著作计划,1999.
[4]Noddings,N.对学校中关怀的挑战:教育的一种替代的方式[M].纽约: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5]Rock,T.C.和B.L.Levin.协作行动研究项目:在专业发展学校中加强教师发展[J].师范教育季刊,2002,29(1):7-21.
[6]Shor,I.授权教育:应对社会变革的批判教育[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