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时代,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成年人也好,未成年人也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数据也在逐渐增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心理健康是成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关键。只有从源头探索,才能比较彻底得解决问题。本文将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法;发展趋势
引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现如今,大多数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与他们不幸的童年。童年的悲惨遭遇会影响他们的性格,会扭曲他们的思想,会转变他们的行为。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具体方法如下:
一、正确世界观,更精、更正确地认识复杂的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幼儿一般对世界充满好奇,而这个世界很复杂,如果没有人引导他们,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在内,家庭要引导幼儿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在外,社会要引导幼儿,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友好和温暖;在校,教师要依据自己所学的教育心理学和实际情况开导学生,让他们心情舒缓。多方配合,才能让他们认识得更全面。出生在父亲具有家暴倾向的家庭里的孩子,要么懦弱,要么凶残。因为老是在家中受父亲压迫,他们会认为外面的世界也是这样让人难过。于是他们有的人,要么沉默,要么在沉默中爆发。出生在和和美美的家庭中的孩子,接人待事肯定都很温和,性格都比较好。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个世界就像他们的家庭一样美好、和睦。
二、正确价值观,更全、更完整地体现自我的价值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离不开家庭、学校等群体对幼儿的帮助。家庭中的家长,可以教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合理地使用金钱,像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之类的;学校里的老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价值,可以教育幼儿如何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如人们常说的扶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行为。适当的夸奖和鼓励会激励他们,让他们更加自愿、积极。当然,也不是只有帮助别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有提升自己、约束自己也可以提升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小到过马路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绿灯;大到努力学习,将来当一个国家栋梁,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像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拜金的人一样崇尚金钱主义,为了钱可以抛弃尊严、原则,为了钱突破社会底线。也有小孩因为没有被好好地培养其价值观,他的梦想从以前的科学家、航天员变成了现在的网红、明星。
三、正确人生观,更好、更乐观地对待精彩的人生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帮助他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生活环境又对幼儿人生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生观的形成需要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熏陶,还需要个人的努力。从一所985、211学校毕业出来的人,人生观一般都很正确,除去少数像马加爵、药家鑫这样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人;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则会使孩子更加积极向上,不好的家庭环境则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5月10号,江西上饶的一名家长持刀将一个学生刺死,原因是那个学生打着喜欢他女儿的旗号经常欺负他的女儿,就算他在班群里控诉也只是得到别人的劝解说孩子还小,与家长沟通无果,被迫产生此举。他的女儿的人生观将会形成什么样,只能看其心态。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国家开始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学校开始注意幼儿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幼儿错误的心理;90后父母当道,由于他们开明的思想,对孩子的约束越来越少,孩子的天性将得到更好的释放,《三字经》里就提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会随着国家的推动、学校的关注、家长观念的转变而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
结束语:总之,想要更好地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在国家推动,学校执行,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家长影响的情况下共同进行。仅靠一方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毕竟大家愿望一致,那就是希望孩子越来越好,希望国家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韩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 考试周刊, 2010(1):215-216.
[2]饶淑园. 学前教育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为例[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7(7):14-18.
[3]蒋萍华. 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5(11):77-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318.htm